第16讲哲学基本问题重难点梳理考试大纲规定重点研究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的作用哲学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哲学的物质概念哲学的运动概念物质运动的规律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具有实践性,人的世界观是不断更新、不断完善、不断优化的。人们关于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哲学的作用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坚持从实际出发认识周围的世界,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把唯物辩证的观点贯穿社会历史研究领域,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能动作用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实践的概念、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真理和谬误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哲学的物质概念不依赖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哲学的运动概念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理解: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理解: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事物运动的规律规律具有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客观性:─规律本身:产生、灭亡─人可以:认识、利用、改变条件来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形式─人不能:创造、改造、消灭普遍性:万事万物都有规律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遵循规律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起源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的内容与形式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动性的特点——目的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意识能动性的表现——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实践概念: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特点:直接现实性─客观物质性——主体、对象、手段─能动性——意识、目的、创造性─社会历史性——社会性、历史性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普遍的,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普遍的: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具有普遍性具体的、有条件的:─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反对抽象化)─在一定系统之内(反对断章取义)绝对的,又是相对的绝对的:─客观的,含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内容─人的认识无限发展,没有认识不了的事物相对的:─深度:一定层次─广度:一定范围─进程:一定阶段能动地认识世界能动地改造世界反对:形而上学,割裂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真理和谬误区别─含义不同:真理:主观与客观相符合谬误:主观对客观的歪曲反映─相互对立:在一定范围内,两者有着明确的界限联系─相互依存:没有一方就无所谓另一方,相比较而存在─相互转化:真理超出一定的范围、历史阶段就会转化为谬误;谬误往往是真理的先导,批判谬误能够发展真理统一─两者是人类认识活动中的一对矛盾,相互斗争,推动认识的发展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具有无限性不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而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题一:山海经中追日的“夸父”,淮南子中射日的“后羿”,西游记中七十二变的“孙悟空”和聊斋志异中一个个善良的“狐仙”,这些虚构的形象在现实生活中都有其“原型”。这是因为()①意识本质上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②意识能够在反映现实世界基础上创造幻想的世界③观念中的矛盾与现实生活中的矛盾不具有同一性④观念中的矛盾的解决取决于人的意识的发展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题二:心理学家将一条饥饿的鳄鱼和许多小鱼放在同一个大水箱里,中间用透明的玻璃隔开。最初,鳄鱼毫不犹豫地向小鱼发起进攻,但每次都碰壁了。多次进攻无果后,它放弃了努力。后来心理学家取走玻璃挡板,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