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五年级上册数学B卷思维题拓展及A卷易错计算题强化20天(附答案)DAY1正方形中套着一个长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12厘米,长方形的四个角的顶点把正方形的四条边各分成两段,其中长的一段是短的2倍。求中间长方形的面积。分析与解答图中的两个小三角形平移后可拼得一个小正方形,两个大三角形平移后可拼得一个大正方形。这两个正方形的边长分别是12÷(1+2)=4(厘米)和4×2=8(厘米)。中间长方形的面积只要用总面积减去这两个拼起来的正方形的面积就可以得到。即:12×12-(4×4+8×8)=64(平方厘米)甲、乙两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56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8千米。两车在距中点32千米处相遇,东、西两地相距多少千米?分析与解答从图中可以看出,两车相遇时,甲车比乙车多行了32×2=64(千米)。两车同时出发,为什么甲车会比乙车多行64千米呢?因为甲车每小时比乙车多行56-48=8(千米)。64里包含8个8,所以此时两车各行了8小时,东、西两地的路程只要用(56+48)×8就能得出。32×2÷(56-48)=8(小时)(56+48)×8=832(千米)答:东、西两地相距832千米。DAY2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DEFG都是正方形,已知三角形AFH的面积是7平方厘米。三角形CDH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分析设大正方形的边长是a,小正方形的边长是b。(1)梯形EFAD的面积是(a+b)×b÷2,三角形EFC的面积也是(a+b)×b÷2。所以,两者的面积相等。(2)因为三角形AFH的面积=梯形EFAD的面积-梯形EFHD的面积,而三角形CDH的面积=三角形EFC的面积-梯形EFHD的面积,所以,三角形CDH的面积与三角形AFH的面积相等,也是7平方厘米。DAY3某校教师至少懂得英语和日语中的一种语言。已知有35人懂英语,34人懂日语,两种语言都懂的有21人。这个学校共有多少名教师?分析把懂英语和懂日语的人数加起来得35+34=69人,但是,两种语言都懂的21人被统计过两次,应该从69里去掉一个21才能得出这个地区外语教师的总人数:69-21=48人。DAY4快车和慢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开出,乙车每小时行40千米,经过3小时,快车已驶过中点25千米,这时快车与慢车还相距7千米。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分析与解答快车3小时行驶40×3=120(千米),这时快车已驶过中点25千米,说明甲、乙两地间路程的一半是120-25=95(千米)。此时,慢车行了95-25-7=63(千米),因此慢车每小时行63÷3=21(千米)。(40×3-25×2-7)÷3=21(千米)答:慢车每小时行21千米。DAY5有一张长方形的周长是200厘米,且长和宽都是整数。问:当长和宽是多少时它的面积最大?当长和宽是多少时,它的面积最小?分析因为长方形的周长200厘米,所以,长方形的长+宽=100厘米。由于长和宽都是整数,我们可以举例观察。可以看出:当长与宽都是50厘米时,它的面积最大;当长与宽的差最大,即长99厘米,宽1厘米时,面积最小。DAY6甲、乙两车早上8时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向出发,到10时两车相距112.5千米。两车继续行驶到下午1时,两车相距还是112.5千米。A、B两地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分析从10时到下午1时共经过3小时,3小时里,甲、乙两车从相距112.5千米到又相距112.5千米,共行112.5×2=225千米。两车的速度和是225÷3=75千米。从早上8时到10时共经过2小时,2小时共行75×2=150千米,因此,A、B两间的距离是150+112.5=262.5千米。DAY7有一张5元、4张2元和8张1元的人民币,从中取出9元钱,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分析:如果不按一定的顺序去思考,就可能出现遗漏或重复的取法。因此,我们可以按照从大到小、从少到多的顺序,先排5元的,再排2元的,最后排1元的,把可以组成9元的情况一一列举出来。从上面的列举中可以看出:取9元钱共有7种不同的取法。DAY8一张长方形的纸,长7分米5厘米,宽6分米。现在要把它裁成一块块正方形,而且正方形边长为整厘米数,有几种裁法?如果要使裁得的正方形面积最大,可以裁多少块?分析7分米5厘米=75厘米,6分米=60厘米。因为裁成的正方形的边长必须能同时整除75和60,所以边长是75和60的公约数。75和60的公约数有1、3、5、15,所以有4种裁法。如果要使正方形面积最大,那么边长也应该最大,应该取75和60的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