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的厚重单元名称第三单元感受祖国心跳(国情教育)课题第八课黄土的厚重(东西部差距与西部大开发)框题二、《东西部差距有多大?》课时序数2/3教学分析一、教材地位分析:对包括西部在内的国情的总体了解和认识是激发学生爱国情感和爱国行动的前提。本课主要讲述东西部之间在自然环境和经济等方面的差距,让学生更为全面地认识西部的国情,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下一框西部大开发的内容做好铺垫。二、框节知识结构:自然环境的差距东西部差距有多大?经济发展的差距三、编写的意图和特点:编写此课是为了让学生全面了解西部的劣势所在,理解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使命感。本课具有突出的现实性,让学生明白东西部之间存在的差距及其原因,引导学生在了解西部的基础上热爱西部、建设西部。四、学生情况分析:青少年具有初步的政治意识,开始关心国家大事,有了当家作主的主人翁意识,对学习此课有浓厚的兴趣。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东西部之间主要差距的表现能力目标:通过对比东西部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更进一步了解西部。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走进西部、认识西部,树立为西部地区发展作贡献的思想。教学重点东西部之间主要差距的表现。教学难点树立为西部地区发展作贡献的思想。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案例教学法、讲练结合法。教学准备一、教具学具:多媒体教具、教学光碟教材、纸笔等学习用具。二、补充材料:据不完全统计,贵州、四川、重庆每年流入长江的泥沙在6亿吨左右,约占长江上游每年输入长江泥沙量的60%,陕西省陕北丘陵沟壑区每年流入黄河的泥沙量达8亿吨,占三峡门以上地区输沙量的一半。水土流失不仅造成江河下游河道淤积,留下洪灾隐患,而且易引起当地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几乎每个省都有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其分布之广,强度之大,危害之重,在全球屈指可数。我国的农业耕垦历史悠久,大部分地区自然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森林覆盖率为12%,有些地区不足2%,水蚀、风蚀都很强,据20世纪50年代初期统计,水蚀面积150万平方公里,风蚀面积130万平方公里,合计占国土面积的29.1%,年均土壤流失总量50余亿吨,其中约17亿吨流入海洋。到1990年,全国水土流失总面积达36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38.2%,其中水蚀面积179万平方公里,风蚀面积188万平方公里(表3)。从流失的程度来看,轻度流失面积为186万平方公里,中度流失面积77.7万平方公里,强度流失面积为47.63万平方公里,极强度流失面积为25.76万平方公里,剧烈流失面积为29.95万平方公里,其中中度以上流失面积占50%。目前全国农耕地水土流失面积约4867万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38%,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师:西部曾有过辉煌的过去,但由于历史、现实和环境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拉大,国家的共同繁荣、共同发展受到很大影响。那么,东西部之间主要有哪些差距呢?二、新课学习1、观看视频:《水土流失》。2、讨论:从刚才的短片中同学们能感受到什么?生: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荒漠化造成了西部重大环境问题。3、阅读“小资料”。据不完全统计,贵州、四川、重庆每年流入长江的泥沙在6亿吨左右,约占长江上游每年输入长江泥沙量的60%,陕西省陕北丘陵沟壑区每年流入黄河的泥沙量达8亿吨,占三峡门以上地区输沙量的一半。水土流失不仅造成江河下游河道淤积,留下洪灾隐患,而且易引起当地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几乎每个省都有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其分布之广,强度之大,危害之重,在全球屈指可数。我国的农业耕垦历史悠久,大部分地区自然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森林覆盖率为12%,有些地区不足2%,水蚀、风蚀都很强,据20世纪50年代初期统计,水蚀面积150万平方公里,风蚀面积130万平方公里,合计占国土面积的29.1%,年均土壤流失总量50余亿吨,其中约17亿吨流入海洋。到1990年,全国水土流失总面积达36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38.2%,其中水蚀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