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新课程说课案授课教师:刘海晗任教学校:四川南溪一中课题:《免疫与计划免疫》课型:新课一、教材分析及教学设想1:本部分知识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免疫与计划免疫》选自中学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二节。主要讲述人体免疫的概念、类型、功能特点及其产生机制,认识到计划免疫的重要意义,这节内容概念多,名词多,而且比较抽象,因而学生理解较为困难。一个人要健康的生活就必须懂得一些免疫知识,这样将内容安排在单元前面是较好的办法,不仅使学生能更好的认识了自己,也能突出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这个主题!2:教学目标确立⑴知识目标①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了解器官移植与免疫的关系②理解掌握人体的三道防线。③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后天)和非特异性免疫(先天)④认识计划免疫的意义⑵能力目标①通过阅读教材培养学生阅读和识图能力②培养学生对比学习方法③培养学生从理性到感性认识的创新思维能力⑶情感目标①通过学习使学生更加珍爱生命②树立严谨的求学态度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①理解掌握人体的三道防线。②人体的免疫功能。教学难点:①概念的理解(免疫、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抗原、抗体)②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4:教学方法和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同时应用讲述法、谈话法、比较法、指导读书法等,引导学生思考一系列问题,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总结的能力。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总结的能力。5:教学整体构想依据课改理论、教学大纲结合初二学生的认知特点,同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本中插入了大量的图片,这些图片能形象生动的说明人体的三道防线和免疫的功能,从而有助于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主动参与、思考和分析,使较为抽象的概念更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真正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二、学情分析目前学生多半主动学习能力差,但都很聪明、好动、思维敏捷,对事物充满好奇。因此,通过动画呈现出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教学过程教学进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方法手段复习提问↓提问:提问:11::什么叫做病原体?什么叫做病原体?22: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节?33: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是什: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是什么?么?思考并回答:思考并回答:11: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寄生虫等生物22: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33: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保护易感人群)边讲述、边用多媒体投影导入新课↓提出问题:?提出问题:?11:花粉过敏?:花粉过敏?22:器官移植?:器官移植?讨论、回答讨论、回答学生回答老师总结多媒体投影免疫免疫↓11:讲解免疫概念:讲解免疫概念22:看书:看书P75-76P75-76资料分析资料分析11::免疫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识别““自己自己””和和““非己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斥进入体内的抗原抗原物质,或人体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22:分组讨论回答:分组讨论回答P76P76讨论题讨论题老师讲解多媒体投影学生讨论人体三道防线的作用人体三道防线的作用↓(一)特异性免疫(先天)(一)特异性免疫(先天)11:人体第一道防线的作用:人体第一道防线的作用((皮肤、粘膜皮肤、粘膜))22:人体第二道防线的作用:人体第二道防线的作用((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细胞))(二)非特意性免疫(后(二)非特意性免疫(后天)天)33:人体第三道防线的作用:人体第三道防线的作用((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病原体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