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变异【设计依据与构想】“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富有趣味和意义的活动,能够瞬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兴奋度,令精神和身体同时进入学习状态,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节课是在前面已经了解了遗传的一些相关知识之后,来了解有关生物变异的一些知识。基于本节课的知识相对来说比较抽象、难于理解,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应尽量直观,从学生自身出发,利用简单易懂的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参与活动激发兴趣——尝试调查体验探究——感悟生命收获自信。首先通过调查活动来解决本课的一个难点:认识生物的变异现象。通过学生的调查、分析来认识人体的各种变异现象,然后师生共同讨论,进一步理解生物的遗传是相对的,变异是绝对的这一理论,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再利用逐步探究,设置多个活动,引导学生参与、讨论,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抽象难懂的知识。【教材分析】一、核心思想教育目标1、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明生物变异现象(2)能举例说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并能说出引起两种变异的原因;(3)能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既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又受环境因素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1)初步体验调查生物变异的方法,提高处理调查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调查结果的能力。(2)通过正常红细胞与镰刀型红细胞分析镰刀型红细胞是课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引起的。(3)实践探究新知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并在活动中锻炼发展自身的能力。(2)通过调查,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树立良好的科学品质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3)通过袁隆平的故事使学生对生物变异产生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尊重科学的思想品质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以学生的独立探究为主线,通过学生对探究结果的分析讨论,掌握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并能说出引起两种变异的原因。2、难点:体验调查生物变异的方法,提高处理调查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三、教学方法讲授、演示与讨论相结合四、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情分析】由于学生对前面第二节《人的性状和遗传》和第四节《遗传病和优生优育》的知识有所掌握,所以这节课采用分析资料,进行小组合作探究,班上交流学习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懂得生物界既有遗传也存在变异,学生有了遗传的知识作为铺垫,通过身边实例变异现象顺利引入生物的变异知识的学习。学生身边生物变异的事例很多,加之十五六岁的学生好奇心都较强,都想知道“为什么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叶子”,“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等有关生物变异的问题。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举例生活中常见的生物变异并解释什么是生物变异,一步步拓展生物变异的知识。同时,学生接触此知识或例举生活中有关变异的现象时,比较好动,甚至容易展开激烈的争吵,这种好动与争吵正是学生对此知识的渴望与追求。对此教师要加以引导学生讨论并组织好教学的气氛。【教学流程】学习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引入:自然界生物变异现象课件展示:玫瑰、菊花、玉米棒、三口之家兄妹四人等照片和图片。说明:地球上物种丰富,充满变异变异存在于不同物种之间,也存在于同种物种之间(图片展示)观看课件,同时思考生物界中存在的变异现象。小调查:列1.调查人类性状的变异:推选一位1.调查员先报告自己有举人体性状的变异学生作调查员,走上讲台面对同学,统计与这位同学相同的三对性状:耳垂、卷舌、单双眼皮。2.引导学生针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3.提出问题:调查结果说明了什么?无耳垂,同学中与之相同的起立,统计人数;2.调查员再报告自己是单眼皮,站立的同学中与之不同的坐下;3.调查员再报告自己能否卷舌仍然站立的同学中与之不同的坐下;4.最后统计与调查员相同的三对性状人数让学生积极参与。2生物变异的特性引导学生对上述调查和观看的照片、图片得出结论师生共同总结:生物界存在着变异,变异具有普遍性。遗传是相对的,变异是绝对的。3..变异的原因课件展示:1.白化病患儿家庭图片;2.生活不同的双胞兄弟图片。让学生分析性状不同的原因通过讨论得出变异原因:1.遗传物质改变;2.环境改变。4..生物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