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26.1.1二次函数课时1学校教者年级九年级学科数学设计来源自我设计教学时间教材分析二次函数是一种常见的函数,应用非常广泛,它是客观地反映现实世界中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模型.许多实际问题往往可以归结为二次函数加以研究.本节课是学习二次函数的第一节课,通过实例引入二次函数的概念,并学习求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中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和它的定义域.在教学中要重视二次函数概念的形成和建构,在概念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验从问题出发到列二次函数解析式的过程,体验用函数思想去描述、研究变量之间变化规律的意义。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之前,学生对函数的意义及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等有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并且九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数学思维基础,分析和概括能力相对于八年级学生有很大的提高,容易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适合有特殊到一般的探究方式。教学目标1.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2.会求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中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和它的定义域;3.在从问题出发到列二次函数解析式的过程中,体验用函数思想去描述、研究变量之间变化规律的意义。重点会画y=ax2的图象,理解其性质。难点描点法画y=ax2的图象,体会数与形的相互联系。课前准备学案教学流程分课时环节与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资源准备□评价○反思26.1二次函数1知识回顾5分钟自主预习10分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5分钟当堂检测10分钟小结作业5分钟我们学过了哪些函数?什么叫一次函数?(y=kx+b,其中k≠0)表达式中的自变量是什么?函数是什么?常量是什么?为什么要有k≠0的条件?k值对函数性质有什么影响?1.学生读书2.学生解决学案中问题1.学生回答学案中问题2.学生归纳概念3.教师点拨。见学案26.1二次函数板书:二次函数的定义:形如y=ax2+bx+c(a≠0,a、b、c为常数)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本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P3练习题。学生口答学生先读书,然后小组讨论解决问题。学生代表讲解,不足的学生互相补充。学生自由发言△复习这些问题是为了帮助学生弄清自变量、函数、常量等概念,加深对函数定义的理解.强调k≠0的条件,以备与二次函数中的a进行比较△学生读书后对本节课有了基本掌握,在解决学案中的问题就不会困难。△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精讲节约时间。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