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8.2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微生物与食品、微生物与疾病、微生物与医药的关系。2、了解微生物的应用前景。能力目标:1、通过搜集有关抗生素药物的资料。培养学生动手搜集信息能力。2、通过对日常生物知识再现、对比、分析,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思维能力。情感目标:1、通过“自制泡菜”活动,体验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2、通过了解微生物导致食品腐败与微生物致病的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教学重点:微生物与食品、微生物与疾病。教学难点:微生物与疾病、微生物与医药。教法与学法:学生课前先自学、收集资料,课堂以讨论为主,教师则辅以展示、讲授等。课前准备:1、按四到六人一组把学生分组。2、搜集有关抗生素的药物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教师活动1、复习提问:①微生物在生物圈中有哪些作用?②微生物的生活有何特点?课件展示。2、总结导入:微生物的代谢活动特点以及学生活动1、回顾上节所学知识,回答问题:①代谢类型多:腐生、寄生、自养、固氮作用,代谢强度高;生长繁殖速度极快。②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极快的繁殖速度,使得它们成为生物圈的重要组成成分,尤其微生物作为生物圈中的分解者,是其他生物不可替代的,同样,微生物与人类关系也十分密切,尽管有些微生物会使人患病,但大多微生物是有益于人类的,我们将从四个方面加以阐述。(二)微生物与食品:教师活动1、有些微生物人类可直接食用,你知道有哪些吗?学生回答后展示课件。2、有些微生物可用以食品加工,请阅读课本57页第2段。展示课件。解释: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把糖类分解成CO2和水,在蒸煮过程中CO2受热膨胀,于是馒头变松软;而在无氧的条件,把糖类分解成酒精和CO2,因此,在酿酒时,酒坛子要密封。3、指导学生完成课本自制泡菜活动,了解:①制作材料②制作流程③注意事项组织学生阅读58页第一段,讨论、回答58页三个问题。解释:乳酸菌主要来源于用过的泡菜坛或料液中。学生活动1、思考、回答2、阅读、记忆理解酵母菌用以食品制作的原理及条件。3、讨论、思考、回答:①乳酸菌,来源不知道。②乳酸菌要分解糖类,才会产生乳酸。③保证无氧条件,乳酸菌才能分解糖类产生乳酸。4、阅读、思考、讨论、回答:①枯草杆菌、根霉、曲霉等。原理:微生物在上面大量生4、指导学生阅读58页第2段,了解:①哪些微生物可使食品腐败,原理?②如何保存食品?展示枯草杆菌、根霉的图片。展示保存食品方法。长繁殖,以致食品腐败。②放冰箱、加防腐剂、真空包装、高温消毒、晒干等。(三)微生物与疾病:教师活动1、人体的各种传染病主要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如艾滋病、菌痢等;有些被人误食后会使人患病,如黄曲霉可产生黄曲霉素,是一种致癌物质。另还一些毒菇等。展示微生物与疾病的一些图片。2、引导学生从微生物代谢的角度,分析相关微生物的致病原因,区分哪些病会传染、哪些病不传染、哪些属于中毒性疾病,并组织学生讨论预防这些疾病与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关系。学生活动1、仔细观察图片,初步揭示微生物与疾病的关系。分析、讨论、交流。2、分析资料、思考并回答问题:①传染性疾病:癣、艾滋病、甲型流感、“非典”、菌痢、禽流感等。②非传染性疾病:龋齿。③中毒性疾病:黄典霉素、毒蘑菇引起的疾病、食品中毒。(四)微生物与医药:教师活动1、展示青霉素的发现及其在医药工业上应用的录像。2、引导学生交流收集到的抗生素药物名称。抗生素的由两类微生物产生放线菌:产生链霉素、金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真菌:产生青霉素、头孢霉素等。3、分析抗生素药物治病原理及其毒副作学生活动1、明确微生物在医药工业上的广泛应用。2、通过交流活动,明确抗生素药物的种类之多。3、阅读课文,思考、讨论,树立科学用药的意识。用,引导学生讨论我国目前抗生素药物的使用状况。(五)微生物的应用前景:教师活动1、提供相关素材,引导学生自学材料、课文。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①假如地球上没有了微生物……②聪明的你能让微生物更好地为人类造福吗?学生活动1、阅读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