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罗马的兴衰过程,古罗马的政治体制;掌握《十二铜表法》的内容和意义。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认识古代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奴隶制性质,培养学生透过历史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罗马文明是希腊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他们都属于海洋文明。分析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衰落的原因;罗马的辉煌是建立在奴隶制度的基础之上的,罗马帝国的危机实质是奴隶制危机。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十二铜表法》;罗马的兴衰过程。难点:古代罗马的政治体制演变及原因。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条条大路通罗马”同学们,这是大家很熟悉的一条谚语,这是什么意思呢?条条大路通罗马是著名的英语谚语,出自罗马典故。这句谚语是指:做成一件事的方法不只一种,人生的路也不止一条等着我们发现。古罗马原是意大利的一个小城邦。公元前3世纪罗马统一了整个亚平宁半岛。公元前1世纪,罗马城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罗马帝国为了加强其统治,修建了以罗马为中心,通向四面八方的大道。由此,产生了条条大路通罗马这句谚语。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罗马的发展历程。(二)、讲授新课:一、罗马城邦1、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展示地图)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古罗马的地理位置。罗马城邦位于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台伯河畔。意大利半岛地形狭长,像一只长筒靴,亚平宁山脉纵贯其间,所以又叫亚平宁半岛。半岛的东面隔着亚得里亚海是巴尔干半岛,西面隔第勒尼安海是科西嘉岛和撒丁岛,南面隔一条狭窄的海峡是西西里岛,北面有阿尔卑斯山为天然的屏障。意大利半岛气候良好,雨水充足,境内水系稠密,土地肥沃,适宜经营农业。东北部山地及南部河口沼泽地区草木茂盛,适合畜牧业的发展。2、罗马城邦自公元前1000年,众多民族迁移到这里,聚居生活,形成了许多城邦。罗马城邦便是在这个时候逐渐从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台伯河畔兴起。3、罗马共和国:据传说,罗马城邦的最后一个国王小塔克文统治残暴,引起人民的不满,终于揭竿而起,推翻了君主制。以后,为了防止再次出现戕害人民的国王,罗马人决定不再设立君主,而采用贵族共和制。公元前509罗马废除王政、改行共和,随后开始了将近五个世纪的共和时代。罗马共和国的政权组织:元老院:①国家统治的决策权掌握在由300名贵族组成的元老院手里,两个权力相等的执政官主持日常政务,公民大会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元老院是古罗马的政权机关。最早出现于王政时代,作为国家咨询机关,由氏族的豪门贵族长老组成,即长老会议。共和国时期由前任国家长官及其他大奴隶主代表组成,掌握统治权,拥有批准、认可法律,批准当选的最高官吏,管理财政、外交、军事,以及实施重大宗教措施等实权。帝国时期,政权日益集中于皇帝,元老院失去原来的政治地位,但仍是贵族统治的政治支柱。执政官:罗马共和国最高行政长官称执政官,共两位,互相牵制。任期一年,相当国家元首,负责统帅军队,主持元老院会议,执行元老院通过的法令,在外交事务中代表国家。公民大会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保民官:保民官是古罗马时期维护平民利益的一种特殊官职。最初为2人,后来增加到10人。但其权力只限于罗马的城区和近郊。保民官在罗马共和国时代的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中曾起过一定的作用,但到帝国时代,它已形同虚设。平民同贵族进行了长期斗争,争取了许多政治权利。罗马设立了平民自己选出的两名保民官,有权否决执政官与元老院提出的对平民不利的决议。4、《十二铜表法》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因这部法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所以被称为《十二铜表法》罗马第一部成文法,以往罗马法律解释权操在贵族法官手里。平民经过长期斗争,逼使贵族成立十人委员会,制定和公布了成文法。虽然基本上还是维护贵族奴隶主的利益,但它对奴隶主私有制、家长制、继承、债务和刑法、诉讼程序等方面都作了规定,限制了贵族法官随心所欲地解释法律的权力影响:《十二铜表法》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等内容,使量刑定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