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地势特征(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教学目标1.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等资料,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2.学会分析地形地势对气候、东西航运、水电开发等方面的影响。3.了解山区等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教学模式:学练演展评——自主互动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读图分析、互助讨论、对比分析、假设推理等方法。●教具准备:地理助学、地形剖面模型,及有关挂图。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约3分钟1、播放视频——《莲青山风光》。请同学们介绍一下我们的家乡——枣庄市有哪些旅游胜地?我国幅员辽阔,山川壮丽。江河湖海,日夜奔腾,五岳山川,巍巍耸立,众多名胜古迹、自然风光是人们闲暇旅游的好去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章中国自然环境的第一节《地形地势特征》。1、欣赏莲青山风景。2、列举我们家乡(枣庄市)的旅游胜地:万亩石榴园台儿庄古城崮山-熊耳山国家地质公园、莲青山微山湖红荷湿地等等由莲青山风景引入培育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中国地理知识的兴趣。展示目标约2分钟展示学习目标,教师强调重点和难点。1、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概括我国地势地形的主要特征。(重点)2、了解地势对气候、东西航运、水电开发等方面的影响。(难点)3、举例说明山地等地形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学生齐读学习目标,明确学习重点和难点。学生通过阅读目标,紧扣重难点明确学习任务【温故知新】1、展示亚洲地形图1、学生回忆七年级所学的亚洲整体地势特征知识,积极回答: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许多河流呈放射状由亚洲整体地势特征,到亚洲局部自主学习约10分钟请同学们根据亚洲地形图介绍一下亚洲的地势特征。衔接过渡:中国是亚洲的一部分,那中国的地势地形又具有怎样的特征呢?【引导自学】1、自学要求:自学课本P22—25页的内容,结合中国地形地图、地形剖面图以及文字介绍等等,完成助学的学习过程1-7题。2、学法指导:(1)在阅读课本文字材料时,采用圈、点、勾、画的方式标出重点知识(2)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高度,利用深浅不同的颜色可以大致判断某个地区的地势地形特征。3、收集学情:教师巡视各小组自学情况,收集学生的疑难问题,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展示演练】1、小组内成员展示独立自学成果:2、组织各小组展示团队合作成果:全班分成两大组、每组再分为3个小组。一、地势西高东低A组:地势组1—3组研究我国地势。【互助探究】1、我国地势西高东低(1)展示中国地形图和36°N附近地形剖面图:向四周流。【自主学习】2、学生独立自学课本22—25页的内容,把有关的知识点在课本中标注出来,尽量完成助学的学习过程中的预习题,重点知识以及不理解的内容标注出来,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合作解决问题。【展示成果1】:3、在小组,每个成员展示学习成果,主要是介绍课本中的基础知识,助学中学习过程中做题情况。小组内相互咨询自学过程中存在的疑问,争取组内消化一部分。难度大的由组长负责收集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展示成果2】:4、再次各小组分专题集中展示学习成果并共同探讨老师提出的问题。【读图分析】1、读图2-1-1分层设色地形图和中国沿北纬36°附近地形剖面图,完成23页读图题。地势1组代表发言:通过两组观察得出:即中国的地势特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上下知识的连续性。学生紧扣学习目标,依据课本和助学中的学习过程,通过独立自学,小组合作的方式,粗略了解我国地势地形特征以及带来的影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据图分析能将抽象的地展示演练约5分钟互助探究约8分互助探究2、我国地势呈三级阶梯状(1)展示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图,【归纳小结】我国地势特征: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教师展示口诀突破重点:【互助探究】三、引导学生探究释疑:(1)我国地势特征对于气候带来哪些影响。【拓展延伸】假如我国地势东高西低对我国的气候将会带来哪些影响呢?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的特点【即时训练】:抢答——比眼力:联想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