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记游类散文阅读教学目标1、了解文化记游类散文的一般写法,整体感知文章的大意。2、研读文本,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教学重难点同目标教学参考教学参考授课方法诵读式讨论式点拨式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无专用教室无教学过程设计教学二次备课一、体裁特点文化游记散文将科学研究的“理”与文学创作的“情”结合起来,或讲述文化知识,或感悟文化现象,或评析世态人情,既充满思考的智性,又不乏文化关怀和个人感受,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谨严。其特点有:1.取材上的文化性,即所写对象是文化意味突出、文化含量丰富的社会现象或自然景观,多借助名人、文化古迹,咏史怀人,阐发作者对此的认识和评价,有时在此基础上联系现实,借古讽今,引发人们对历史、现实、人生、社会的深沉思考。2.文化意识强烈,即明确地从文化角度和文化意识来表现对象。3.文化解剖具有穿透力,即以独立的文化思考和深刻的文化思想来解剖事物的特征和发掘现象的本质。4.行文上具有文化韵味,主要体现在语言风格上二、阅读步骤:步骤一:抓住线索,理解文本内容文化游记散文要借助某一文化现象、文化景观、文人逸事、文化视角作为抒情载体,其中总是有某种线索,这一线索就是散文组织安排材料的“纲”,往往以营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学生讨论、补充,教师小结教学过程设计教学二次备课“游记”形式开始行文,要注意立足点的变化,理清行文脉络。同时还要注意文章中时空的转换及作者的情感变化等。步骤二: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探究精神实质文化散文多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写作对象,可以是名山大川、历史遗迹,也可以是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还可以是文化现象步骤三: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深刻内涵及作用三、阅读示例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文章见学案)拜谒三苏园王剑冰小题1:理解文章第⑤段中“毁弃一个人的同时,也成就了一个人”一句的含意。(4分)小题2:请赏析文章第⑨段中画线语句的表现特色及其在文中的作用。(4分)小题3:请根据文章内容,分点概况苏轼对后世的影响。(6分)小题4:文章以“吃杯茶,吃杯茶吧——”作结,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6分)参考答案:小题1:(4分)“毁弃一个人”是指苏轼屡遭贬谪,仕途坎坷(2分);“成就了一个人”是指他在文学、书法等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成为后世敬仰的对象(2分)。小题2:(4分)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个角度,运用比喻手法描写了三苏园空廓静寂之景(2分),既与上文“三苏园好大好空旷”相照应(1分),又为下文的议论(“‘三苏’该是在这里安享歇息的”)作铺垫(1分)。小题3:(6分)①苏轼文气逼人,激发后人对文学的热爱敬仰之情;②苏轼使当地民风更为淳朴,社会更加和谐;③苏轼乐观豁达,激励后人淡然处世,直面生活。评分建议:每点2分。小题4:(6分)①“茶”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最后写茶使文章前后联系紧密,结构更为严谨;②“茶道”既是苏轼从家乡到中原应举入仕、从京城到地方贬官赴难的行经之路,又暗示了苏轼坎坷崎岖的人生道路;③“茶道”是苏轼在特定时期的研究对象,也是苏轼淡泊、超然内心世界的外在体现,④用拟人手法借鸟叫提醒当今浮躁社会中的人应保持内心的一份宁静。评分建议: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五、课堂小结课外作业教学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