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真意切释猜嫌》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领悟人物语言与小说情节、环境、人物形象间的关系;2、掌握通过鉴赏作品人物语言来品读《红楼梦》的阅读方法教学重难点:通过解读人物语言来鉴赏人物形象一、导语·解题: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五回的一篇文章-------《情真意切释猜嫌》。这一回完整的回目是“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风雨夕闷制风雨词”。什么是“金兰契互剖金兰语”?《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嗅如兰。”后来,朋友间情投意合,进而结为异姓兄弟或姐妹,称结金兰(契若金兰)。在这一回中,是谁和谁情投意合?薛宝钗和林黛玉。请大家根据你对选文内容的了解把这两个名字加入到选文的题目中去,应该是“薛宝钗的情真意切释去了林黛玉的猜嫌”,也只有释去猜嫌,二人才能情投意合。她对宝钗有何猜嫌?明确:第五回:如今且说林黛玉自在荣府以来,贾母万般怜爱,寝食起居,一如宝玉迎春、探春、惜春三个亲孙女倒且靠后。便是宝玉和黛玉二人之亲密友爱处,亦自较别个不同,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真是言和意顺,略无参商。不想如今忽然来了一个薛宝钗,年岁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而且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便是那些小丫头子们,亦多喜与宝钗去顽。因此黛玉心中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二是宝钗的金锁上面有“不弃不离,芳龄永继”字样,宝玉的“通灵宝玉”上面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字样,贾府人多有“金玉良缘”之说,在第二十八回中,黛玉曾明确对宝玉说过:“我很知道你心里有妹妹,但只是见了姐姐,就把妹妹忘了。”恐怕这才是更主要的有猜嫌的原因。补充:在第八回“探宝钗黛玉半含酸””、第三十回“宝钗借扇机带双敲”相关内容中都可以看到这两人之间微妙的矛盾。(教师提醒学生做笔记,课下阅读)。二、审环境1、“情真意切释猜嫌”这件事情发生在一个怎样的环境里呢?环境又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在选文中能找到表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词句吗?先来看自然环境。明确:自然环境:秋分后的一天,令人容易悲伤。2、社会环境怎样呢?贾府。我们都学过《林黛玉进贾府》,通过黛玉的眼睛,我们看到了贾府的奢华与尊贵,看到了众多的人口、森严的等级。就在本文的人物语言里,你能不能找到反映贾府环境特点的词句?明确:①几个太医、上等燕窝、银吊子、燕窝易得、人参肉桂等体现出贾府的奢华与尊贵,非寻常百姓家可比。在言语间闲闲带出既自然又真实。②“老太太、太太、凤姐姐……何况于我?”“那起小人岂有不多嫌的”体现出贾府内部人际关系、人性的复杂、人心难测。(关于“虎视眈眈”的情节,在第二十五回“魇魔法姊弟逢五鬼”中有典型体现。)3、就在这样一个令人容易伤感的秋日,在一方面奢华而尊贵、另一方面又关系复杂、人心难测的贾府里,两位美丽的女主人公开始了她们的对话。三、理情节1、速读全文各段,你能不能理出黛玉的心门从紧紧关闭到完全敞开、猜嫌一步步释去的过程?请用简洁的语言将各段内黛玉的心理状态概括出来。(注意圈画能给你的回答提供依据的词句,小组合作探究。)明确:第一阶段:孤寂、易厌烦,(她对什么样的话感到厌烦?闲话。什么样的话是闲话?寒暄、无关紧要、不会深入内心)第二阶段:不中用、“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悲观、消极(不愿积极想办法治病)前两个阶段共同点:心门紧闭,拒绝对方第三阶段:说自责、诉顾虑,说烦难、致感谢、邀再来-------敞开心扉,积极、感激、悦纳对方2、在这个过程中,黛玉有一个明显的神态变化,显示着她的情绪一扫低落、昂扬了许多,请从文中把它找出来。明确:“红了脸,笑道”3、为何红脸、为何笑?害羞、并不反感4、为何害羞?又为何不反感,反而高兴?请结合前后语境思考。明确:作为一名生长在诗礼贵族之家的少女,听到关于自己终身大事的调侃而害羞是必然的。之所以能接受是因为宝钗这句话消解了自己内心深处的一个大“烦难”:在物质方面,自己无论如何不会成为贾府的负担。正如宝钗所言:“虽是取笑儿,却也是真话”。5、从宝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