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结与思考教学课题小结与思考课型新授本课题时数:2本课时为第二教时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1、掌握本章中各轴对称图形的性质特点。2、采用练习的形式巩固上述内容。教学过程学生先做,老师根据情况点评。初二数学周周练(第二周)姓名得分一选择(每题3分)1.下列图形中一定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梯形B、直角三角形C、角D、平行四边形2、下面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哪些不是轴对称图形?3.下列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最多的是().A.等腰直角三角形B.有一角为的等腰三角形C.正方形D.圆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关于某直线对称轴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B.全等三角形是关于某直线对称的;C.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则这两个图形一定分别位于这条直线的两侧;D.若A、B关于直线MN对称,则AB垂直平分MN;5.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B.有一个角为45°的直角三角形;C.有一个内角为30°,一个内角为120°的三角形;D.有一个内角为30°的直角三角形;6、在△ABC中,AB=BC,BD平分∠ABC,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BD平分ACB、AD⊥BDC、AD垂直平分BC,D、BD垂直平分AC7.到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距离相等的点是()A.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B.三条中线的交点C.三条高的交点D.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8、在△ABC中,点D、E、F分别在边BC、AB、AC上,且BD=BE,CD=CF,∠A=70°,那么∠FDE等于()A.40°B.45°C.55°D.35°二填空(每题2分)1、右图是从镜中看到的一串数字,这串数字应为.2.到一条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有个3.如图,△ABC中,DE垂直平分AC,与AC交于E,与BC交于D,∠C=150,∠BAD=600,则△ABC是__________三角形.4.如图,△ABC和△DFE关于直线MN对称,则点E的对称点是________,线段AC的对应线段是____________5.在△ABC中,∠ACB=90°,CD是AB边上的中线且CD=5cm,则AB=________6.如图,△ABC中,∠C=900,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且∠BAD,∠CAD=3:1,则∠B=_______.7.如图,分别作出点P关于OA、OB的对称点P1、P2,连结P1P2,分别交OA、OB于点M、N,若P1P2=5cm,则△PMN的周长为____________.8、如图,在△ABC中,∠C=90°,AD平分∠BAC,且CD=5,则点D到AB的距离为.图10.2.29、△ABC中,∠A=30°,当∠B=_______时,△ABC是等腰三角形.10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70°,则其余两角为;已知等腰三角形一个角是110°,则其余两角为.11.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100°,则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12、如图10.2.2,△ABC中,BC=10,边B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B、BC于点E、D.BE=6,则△BCE的周长为三、简答题(1-5题各5分,6-8题各7分,第9题6分)1、.已知△ABC和直线l,作出△ABC关于直线l的对称图形.2.如图所示,画出△ABC关于直线MN的轴对称图形.3、已知:如图,CDEF是一个矩形的台球面,有黑白两球分别位于点A、B两点,试问怎样撞击黑球A,使A先碰到台边EF反弹后再击中白球B?FBACEDABCEFO4.画图,填空:在△ABC中,画出AB、AC的垂直平分线,它们相交于点O.连结OA、OB、OC.(1)∵点O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O在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上.(2)过点O作OM⊥BC,则直线OM是线段BC的__________,由此可知,三角形两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到三角形__________距离相等.5、已知:如图,AB=AC=12cm,AB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C、AB于D、E,△ABD的周长等于29cm,求DC的长.6、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交BC于D,DE⊥AB,DF⊥AC,且BD=DC,问EB=FC吗?说明理由7、在△ABC中,∠ABC和∠ACB的平分线交于点O,过点O作EF∥BC,交AB于E、交AC于F,写出图中所有的等腰三角形,并说明理由8、如图,△ABC中,角平分线BO与CO的相交点O,OE∥AB,OF∥AC,BC=10,求△OEF的周长.9.如图,要在公路MN旁修建一个货物中转站P,分别向A、B两个开发区运货。(1)若要MN.A.B求货站到A、B两个开发区的距离相等,那么货站应建在那里?(2)若要求货站到A、B两个开发区的距离和最小,那么货站应建在那里?(分别在图上找出点P,并保留作图痕迹,写出相应的文字说明.)授后小记:从本课的练习中看出学生对本章内容的理解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进行一定的查漏补缺和巩固。MN.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