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第2课时)学校单元名称中国的自然资源教学课时学生年级八年级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自然资源及其主要类型。2、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和重要性。3、中国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现状(二)过程与方法1、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概括出我国资源总量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利用不尽合理的国情。2、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使学生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和重要性。3、能够经过讨论后制定本组、本班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的具体措施。(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认识自然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的意义。2、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资源观,自觉和积极地参与到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资源的行列中。二、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对事物看法往往会融入自己的观点,对与自己关系不大的地理知道的兴趣不足,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教学和最新发生的自然资源的时事,引起学生对我国自然资源相关知识的兴趣,并帮助学生发自内心地感受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并进行节约、保护自然资源和爱国主义的教育。三、教学内容分析及教学重难点:(一)教材分析《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课内容有两大部分;(1)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2)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不足,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种类和作用,能举例说明我们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不足的基本国情,这些都是很好的国情教育内容。这节课结合实际,让学生分析、讨论问题,感觉到我们应当利用和保护并重,从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辩证看待事物的方法。(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会举例说明什么是自然资源、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2、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懂得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教学难点:1、会区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理解可再生资源如果不被合理利用和保护,也将变成非可再生资源。2、能够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概括出我国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国情现状。四、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课本、事先收集好的信息材料、草稿纸、笔2、教师的教学准备:我国“地大物博”的媒体资料、教学课件。3、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多媒体教室、粉笔、黑板、黑板檫五、教学方法以学生自学法为主,讲练、分析法相结合、类比法、让学生描述所看到的自然资源景观,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完成相应的习题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六、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境导入新课设计情境:同学们,对我们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来说,有许多东西得益于自然界的奉献,比如说:当我们感到口渴时要喝水,像现在天冷了,同学们都知道晒太阳会感觉暖和,我们需要阳光,那么水、阳光都是从哪来的呢?(大自然)这都是大自然提供给我们的宝贵资源,那么什么是自然资源呢?自然资源都有哪些呢?今天我们就开始学习第三章自然资源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组讨论,各抒己见。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激发学习的兴趣。定向自学老师在黑板上写出板书提纲教师巡视、督促、个别指导、反馈学情。独立完成自主卡导学提纲,自学要求:画记书中重要的知识点和关键词;图文结合;对教材内容和思考题进行自我质疑,把不懂的地方记录在自主卡的质疑栏内。让学生有目的性地阅读和学习,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知识的归纳小结能力。小组研讨教师督促、小组指导、反馈学情。对于教材中和导学提纲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在小组内提出并讨论交流,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相互质疑,组内解决不了的疑难点小组组长记录下来。小组内重点讨论导学提纲的学会探索问题的技巧,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并养成合作探究的习惯。2、5、7题。展示点评精讲老师让第一组学生展示导学提纲1让多组学生展示导学提纲2老师让一个到几个学生到前面做个关于自然资源的游戏。教师要做好点评,让其辨明“真伪”。游戏结束以后,总结自然资源的概念。自然界中对人类活动有价值的物质和能量,称为自然资源。闪电、小麦、纸张、铅笔、钢铁都不是自然资源。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