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题2.1地形和地势课型新授本课题教时数:2本教时为第2教时教学目标:1.掌握我国主要地形区的位置及特征2.了解我国山脉的分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点、难点:主要地形区的位置及特征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与手段:读图分析法、讨论法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讲授:2.讲解关于山脉走向的概念,完成第26页的活动1。讲解山脉的走向,板图的效果也很好。我国主要山脉的分布如下。东—西走向: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讲解关于山脉走向的概念,完成第26页的活动复习导入:回顾我国地势特征,说说阶梯之间的分界线。南—北走向:横断山脉,六盘山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巨大的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3.对照第24页中国地形图,完成第26页活动2和3。鼓励学生将这个练习深入下去,尝试多分析练习中所没有的山脉界线,教师也可补充一些人文地理的界线。4.不同种类的地形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是本节的学习重点之一,教师可以分三步进行教学。通过第25页的四幅景观图,配合黄土高原的窑洞、内蒙古高原的畜牧业、青藏高原的牦牛和云贵高原的梯田,说明不同的地形特征对人们生产生活的不同影响,以及人类是如何巧妙利用和改造自然条件的。对于教学条件较好的地区,也可以布置学生围绕“地形对人们的影响”这个专题,课下去搜集材料,课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发言和交流,针对人类和地表形态的关系进行讨论。总结:结合板书,回顾新课内容。学生阅读第26页的阅读材料,并提出问题: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是越来越大了还是越来越小了?针对教科书第24页的4幅景观图,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些地形种类的特点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授后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