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欧洲前建国家的改革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17世纪中期至18世纪晚期欧洲主要封建国家:法国、俄国、奥地利、普鲁士;欧洲主要封建国家改革前的社会状况;欧洲主要封建国家改革的目的;改革措施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改革的性质和历史作用。2.能力方面:(1)通过欧洲主要封建国家改革前社会状况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2)通过引导学生学习欧洲主要封建国家改革措施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高他们运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或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3)通过对肿特烈二世和特蕾西亚女皇“开明专制”的分析,提高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3.态度、价值观方面:(1)通过欧洲主要封建国家改革前社会状况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17~18世纪欧洲主要封建国家的改革是在特定历史时期出现的,具体历史的进步性。(2)通过欧洲主要封建国家改革的教学,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使学生认识到这些国家的改革,反映了17~18世纪欧洲向资本主义过渡的总趋势。4.学法方面:通过学习本节知识内容,引导学生依据史实回答历史问题,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史学方法。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分析:欧洲主要封建国家改革前的社会状况是重点。欧洲主要封建国家为什么要进行改革?怎样进行的改革及改革的影响都是由改革前的社会状况决定的。改革前,欧洲主要封建国家地方割据势力比较强大,在政治上严重威胁到各国封建君主的统治,在经济上成为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障碍。这是欧洲主要封建国家进行改革的直接原因,也可以说是主观原因。17~18世纪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在这些国家都有了一定发展,与整个封建经济相比,还十分弱小,不能成为社会主要经济形式,由于它是当时社会最先进的经济形式,代表了社会发展的方向。封建统治阶级为巩固政权,要发展经济,新兴资产阶级要发展壮大,必然要借助王权的力量,于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欧洲封建统治阶级与新兴资产阶级联手进行改革。结果既满足了封建统治阶级巩固政权的需要,又使得资产阶级得到较快发展。由于改革前面对的社会问题有相同之处,改革内容总体基本相似。又由于改革前各国都有自己的具体情况,改革内容又同中有异,这个异既是各国具体情况的延续,也决定了这些国家以后发展的特点。2.难点分析:本节教学内容多,不易掌握,是教学难点,这节课知识内容涉及到17~18世纪法国、俄国、普鲁士、奥地利4个欧洲主要封建国家。教材不是按照国别史叙述这段史实的,教师由于课时限制,也不可能依国别史带着学生学习这段历史。教材处理这段历史内容的原则是:先共性,后个性;先概括,后具体。这样安排的教材,知识容量大,不符合学生接受知识的思维过程,教材的编排无形中给教学平添了几分难度。帮助学生理清线索,从宏观与微观、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上把握教学内容成为教学难点。课堂教学设计复习旧课师:(提问)简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生:(回忆旧知识)师: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君主制,标志着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17世纪欧洲大陆的主要国家法国、俄国、奥地利、普鲁士则纷纷进行改革,封建专制统治盛极一时。这些封建国家改革的实质是什么?是否违反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些改革?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学习第二章欧洲封建国家的改革。一、改革前的社会状况师:首先请同学们注意17世纪欧洲主要封建国家指的是下列国家:法国、俄国、奥地利、普鲁士。(教师最好出示当时欧洲的历史地图,便于学生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掌握这些国家的基本情况)我们先看看改革前的法国。16世纪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冶金、玻璃、纺织等行业出现手工工场:涌现一批繁盛商业城市里昂、马赛等;资产阶级作为一个新兴的阶级,人数还很少。法国农民最多,占全国人口的90%。他们要承担地租,向国家交纳各种捐税,向教会交什一税,负担十分沉重。改革前,法国在经济上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生:(依据以上史实,分析、概括法国社会的经济特征)师:法国仍然是农业大国。16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