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西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2.能够运用地图说明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特征及其成因。了解西北地区的农牧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过程与方法1.培养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及主动探究能力;2.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划分方法;3.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发展认识人地关系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学情分析:本节是西北地区第一节,学生须综合运用地图识别、地形、气候并结合当地的人文地理等知识来进行学习,部分同学可能由于基础等原因有一定困难,须通过讲授、活动、练习等来进行突破。并联系学生的生活常识来学习有关知识,并将知识的学习与能力培养相结合。教学重点:西北地区的农牧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教学难点:1.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特征及其成因。3.西北地区的农牧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教学过程一.自学指导1:阅读课本72-73页,完成下列问题。1.西北地区高原,盆地,气候,草原、荒漠广布。2.西北地区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级阶梯,大体位于以西、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地形以和为主,东部主要是高原,西部和相间分布。3.西北地区距海,并且被山岭,湿润气流很难到达。因此这里的降水比较少,是我国最广的地区。由于气候干旱,这里的河流,且多为河流,是我国的主要分布区。西北地区荒漠和草原广布,其中东部高原以为主,向西逐渐过渡为,西部盆地有大面积的分布。自学指导2:阅读课本74-76页,完成下列问题。1.西北地区草场广布,是我国重要的基地。贺兰山以东地区分布有草原、草原等大型优质草原。贺兰山以西地区降水稀少,地表多、,但山地降水较多,分布有草场。2.西北地区天然降水,难以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只有在有、、灌溉的地区,才能发展农业,形成区。由于夏季、、,这里的农产品品质优良,尤以闻名国内外。小组活动:认识坎儿井和自然环境的关系(P77)为什么坎儿井修建暗渠而不修容易开凿的明渠?二.本节课知识梳理位置、范围自然特征:干旱自然特征与农业牧业为主农业发展种植业为辅三.当堂训练1.下列有关西北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B.河流稀少,全部都是内流河C.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D.农业多为灌溉农业和绿洲农业2.新疆人有“早穿皮袄午穿纱”的习惯,这种习惯适应了()A.多风沙的特点B.光照强的特点C.气温日较差大的特点D.降水稀少的特点3.下列地区中,依靠冰雪融水和地下水发展成灌溉农业的是()A.河套平原B.河西走廊C.宁夏平原D.成都平原4.下列地理事物、现象,不能反映西北地区干旱的是()A.草原、荒漠广布B.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C.河流稀少,多内流河D.种植业为灌溉农业或绿洲农业5.一水果店从海南、福建、浙江、新疆四地各购进一种水果,其中产地为新疆的水果是A.柑橘B.菠萝C.哈密瓜D.荔枝某大学生骑行自行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路线的旅行。读图回答6-7题。6.该同学旅行的目的地位于()A.新疆B.内蒙古C.甘肃D.黑龙江7.该同学骑行至呼和浩特时,有可能看到的少数民族风情是()8.与我国其他地区相比,绿洲地区优质农业发展的优势气候条件是()A.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B.水热丰富,热量条件好C.光热充足,无霜期较长D.雨热同期,复种指数高9.古诗:一队风来一队沙,有人行处没人家,描写的自然景观是()A.多地下暗河的西南地区B.气候干旱的西北地区C.寒冷的青藏地区D.春季常干旱的华北地区10.坎儿井的水源主要来自()A.河流水B.湖泊水C.冰雪融水D.雨水【布置作业】:练习册p53:【基础知识与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