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3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教案1.进一步掌握有理数加、减及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计算.2.能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会用有理数的加法、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体会学习有理数的意义和作用,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教学重难点、关键:重点:利用有理数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难点:实际问题数学化,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关键:加强实际问题与有理数加减法联系,利用有理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利用加减法的意义加强实际问题与有理数加减法联系.教法与学法指导:教法:应注重让学生在实际背景中理解基本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注重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重视对有理数的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学法:应重视在具体情境中去体验、理解知识;注重过程,提倡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逐步掌握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抽象出数学问题的方法,增强利用数学的意识,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准备知识1.口算:(-2)+83+(-5)(-4)+0(-7)+7(-3)+(-5)3-53-(-5)(-3)-5(-3)-(-5)9-(-11)(-6)-6(-7)-00-(-7)-5-82.计算:(1)27-18+(-7)-32;(2)-8+15-9-(-12).(两位学生板演第2题的同时,其余学生口算,其主要目的是进一步使学生熟练运用有理数加减法的法则正确而迅速的计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设计意图:复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补充与完善,为新一次的挑战作好准备.实际效果: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普遍掌握得不错,为后面的计算奠定了基础.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引例1:大湖水库平均水位为62.6米,今年七月,由于久旱无雨,大湖水库水位降到了历史最低水位51.5米,而八月的连续降雨又使水位创历史新高75.3米,若取警戒水位73.4米记作0点,那么最高水位75.3米可记作米,最低水位51.5米可以记作米,平均水位62.6米可以记作米.(学生动脑思考后回答,教师进行点拨和积极地评价.)生1:最高水位75.3米可记作:+1.9米.生2:最低水位51.5米可以记作:-21.9米.生3:平均水位62.6米可以记作:-10.8米.师:大家回答的非常好;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可以用正数或负数来表示,它们之间的一些关系我们可以用有理数的加减法来表示,也就是说利用有理数的加减法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理数的加减法的实际应用.(板书:2.6有理数的混合运算(3))设计意图:创设丰富的现实情境,让学生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实际效果: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后与交流组内的同学交流.然后全组内发表看法进行交流.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善于与人合作的习惯和语言表达能力.运用数学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三、尝试探究,发现知识例多媒体出示流花河的水文资料(单位:米),如图:(1)如果取河流的警戒水位为0点,那么图中的其他数据可以分别记作什么?解:最高水位可以记作35.3-33.4=+1.9(m)平均水位可以记作22.6-33.4=-10.8(m)最低水位可以记作11.5-33.4=-21.9(m)(利用有理数的意义和加减法,分别计算出其他数据所得的结果,加深对正数、负数意义的理解,并对图中各个数据的相互关系有清晰的了解.)(2)下表是小明记录的今年雨季流花河一周内的水位变化情况(上周末的水位达到警戒水位)星期一二三四五六日日一二三四五六日星期水位/m水位变化/米+0.20+0.81-0.35+0.03+0.28-0.36-0.01注:正数表示水位比前一天上升数,负数表示水位比前一天下降数.(让学生具体说出表格中的各个数据所代表的具体意义,体会水位变化情况,根据具体水位变化情况可以求出本周每天的水位记录.)强调:对正负数意义的标注.(3)本周哪一天的水位最高?哪一天河流的水位最低?它们位于警戒水位之上还是之下?与警戒水位的距离是多少米?解:本周每天的水位记录为:周一33.4+0.2=33.6(m),周二33.4+0.2+0.81=34.41(m),周三33.4+0.2+0.81-0.35=34.06(m),周四33.4+0.2+0.81-0.35+0.03=34.09(m),周五33.4+0.2+0.81-0.35+0.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