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五柳先生传教材分析:《五柳先生传》是作者托名五柳先生给自己写的自传,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安贫乐道的隐士形象,表现了其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学习时要熟读成诵,从中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面貌,体会文章个性鲜明的写作方法与简约凝练的语言特点。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掌握重点字词含义,理解文义。2、熟读、背诵课文,理解文章内容,了解五柳先生的生活、性格和情趣。3、领悟文章看似平淡的语言中蕴含的深刻理趣。教学重点:1、掌握重点字词句含义。2、背诵句子,理解文章内容,了解五柳先生的生活、性格和情趣。教学难点:理解“好读书,不求甚解”的含义。教学方法:朗读法;自主、研讨、探究、点拨。教具:多媒体。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哪一位同学给大家背诵一下陶渊明的《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了诗人恬淡、闲适、宁静自得的生活态度,体现了诗人和大自然融为一体的自由而平静的心境。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五柳先生传》,进一步来认识一下这位伟大的诗人、作家。二、出示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掌握重点字词含义。2、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疏通文意。3、背诵课文。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1、听课文录音,学生听准字音和节奏。要求:拿起手中的笔,边听边做标记。2、读准字音:嗜(Shì)辄(zhé)吝(lìn)褐(hè)箪(dān)汲(jí)俦(chóu)觞(shāng)瓢(piáo)屡(lǚ)娄(lóu)欤(yú)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了解文意。注意读准字音并把握好节奏。4、以小组为单位,比读课文,推荐朗读。5小组推荐,同学评点。教师补充。6、全班同学齐读。六、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1、学生自行翻译,标记出不懂的字词句,同桌讨论解决。2、小组内交流并提出本组内的疑难问题。3、全班共同解决各小组提出的疑难问题。4、教师出示重点字词句:(1)一词多义: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处所)许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表估计,左右)以此自终(凭借)以因以为号(把)或置酒而招之(他)之无怀氏之民欤(的)吾欲之南海(动词,往,到)闲静少言(说,说话,动词)言黔娄之妻有言(言语,话,名词)曾不吝情去留(离开)去西蜀之去南海(距离)(2)词类活用:亦不详其姓字(形容词用作动词,详细地知道)亲旧知其如此(形容词用作名词,亲戚朋友)以乐其志(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乐)(3)重点字词:①期()在必醉②环堵萧然()③造()饮辄()尽④晏如()也⑤不戚戚于贫贱()⑥衔觞赋诗()⑦不汲汲于富贵()⑧以此自终()(4)翻译句子:翻译下列句子。(1)造饮辄尽,期在必醉。(2)短褐穿结,箪瓢屡空。(3)忘怀得失,以此自终。(4)衔觞赋诗,以乐其志。5、学生以接力的形式串联全文大意,教师指导。七、学生熟读成诵。八、作业:1、积累文言词语2、背诵课文。第二课时一、检查上节课的学习情况:背诵课文。二、出示目标:1、熟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了解五柳先生的生活、性格和情趣。2、领悟文章看似平淡的语言中蕴含的深刻理趣。3、理解“好读书,不求甚解”的含义。三、阅读探究:(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概括第一、二段的内容,体会朗读语调的轻微变化。第一段:写五柳先生的生活(包括性格、志趣等)——描写、陈述——舒缓陈述的语调第二段:赞语(对五柳先生精神风貌)——评论——赞叹抒情的语调(学生独立思考,全班交流,教师点拨。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调的轻微变化。)2、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请找出。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学生边读边标记句子,读一读,揣摩句子含义。试着用一、二个词语概括人物形象。同位交流讨论后,全班统一订正。)明确: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一个宁静淡泊,不慕名利的人)生活: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