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教案1.在对实际问题情境的分析过程中感受方程模型的意义.2.借助类比、归纳的方式概括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在概括的过程中体验归纳方法.3.使学生在分析实际问题情境的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建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会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难点: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教法及学法指导:教法:启发式教学法.学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趣味导入师:(出示投影)丢番图是古希腊数学家.人们对他的生平事迹知道的很少,但流传着一篇墓志铭叙述了他的生平:坟中安葬着丢番图,多么令人惊讶,它忠实地记录了其所经历的人生旅程.上帝赐予他的童年占六分之一,又过十二分之一他两颊长出了胡须,再过七分之一,点燃了新婚的蜡烛.五年之后喜得贵子,可怜迟到的宁馨儿,享年仅及其父之半便入黄泉。悲伤只有用数学研究去弥补,又过四年,他也走完了人生的旅途。-----出自《希腊诗文选》第126题。师:你能用方程求出丢番图去世的年龄吗?大家讨论一下。生:(思考片刻)我们小学也学过方程,利用我所学的知识可以设他的年龄为x岁,方程为x+x+x+5++4=x。师:很好,你对方程有什么认识?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什么?生:我对方程的理解它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列方程的关键是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师:你对方程的理解很好,本章将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法和应用,充分感受方程模型的思想,首先从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开始。(板书主标题)【设计意图】从一古代数学趣味题入手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了他们的求知欲望。师:下面我们一起做一个猜年龄的游戏。请同学们把你的年龄乘以2再减去5的结果告诉我,我就能猜出你今年几岁了。(说明:请几名学生说出各自的计算结果,老师很快说出学生的年龄.)师:谁能代替老师继续这个游戏呢?试试看!(说明:由学生之间继续游戏。)师:刚才大家表现得都很好,该同学很有勇气也很聪明(学生热烈鼓掌)。那么,大家知道不知道他是用什么办法猜出来的?【学生活动:学生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交流。】师:我们让这位同学说说他的办法。生:同学的年龄=(计算结果+5)2(教师接着板书出来)。师:大家同意他的计算方法吗?生:同意。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可以帮助我们来揭开其中的奥秘.同时,我也深信同学们一定能学好今天的内容,并且会得到很多的收获.首先从5.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开始.(板书副标题)【设计意图】从猜年龄的游戏入手再次使课堂活跃了气氛,让学生体会到“快乐数学”让他们以愉悦的心态学习新知,并且自然切入主题.师:(出示投影)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小彬和小华在进行猜年龄游戏,我们来看一看,小华是怎样才猜出小彬的年龄的?他是利用什么样的方法呢?分析:如果设小彬的年龄为x岁,那么“乘2再减5”就是_______,因此可以得到方程:______.生:我知道怎么回事,如果设小彬的年龄为x岁,那么“乘2再减5”就是2x,因此可以得到方程:2x-5=21.根据我们小学所学的方程的解法x=13,所以小彬的年龄为13岁.师:这位同学非常聪明,能够利用小学的知识把它解出来很好而且非常正确,同学们给他掌声鼓励.【设计意图】通过小彬和小华在进行猜年龄游戏,把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中的方程问题,从而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的重要作用.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合作交流(一)师:(出示投影)如图,小颖种了一株树苗,开始时树苗高为40厘米,栽种后每周长高约5厘米,大约几周后树苗长高到1米?如何列方程呢?生:我认为在本题中一个等量关系为,树苗开始的高度+长高的高度=树苗将达到的高度,如果设x周后树苗长高100cmx周40cm到1米,那么可以得到方程:.2师:你回答的很好,而且对问题理解很透彻,分析的非常细,注意到了单位的统一,你们列的方程和这位同学的答案一样吗?生:一样.师:很好,我们在座的各位同学也是一棵小树苗,希望同学们勤奋学习,汲取养料,早日成长为参天大树,栋梁之材.老师期待着这一天,你们对自己有信心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