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轴对称轴对称小结与复习考点一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例1(2010年贵州贵阳)如图1是小华画的正方形风筝图案,他以图中的对角线AB为对称轴,在对角线的下方再画一个三角形,使得新的风筝图案成为轴对称图形,若下列有一图形为此对称图形,则此图为()解析:判断轴对称图形,关键是要看沿直线AB折叠后,两旁的图案是否完全重合,观察四个图形,只有第三个图形符合.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轴对称以及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只有正确掌握它们的相关概念,才能灵活应用它们解题.考点二轴对称变换例2(2010年湖南长沙)△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2所示,A,B,C三点在格点上.(1)作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并写出点的坐标;(2)作出△关于x轴对称的△,并写出点的坐标.A1B2C2C1B1A2图2图3解析:(1)由图可知△ABC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ABDC图1ABA(2,4),B(1,1),C(3,2),它们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分别为A1(-2,4),B1(-1,1),C1(-3,2),顺次连接A1,B1,C1,即得△ABC关于y轴对称的△,如图3所示,且点C1的坐标为(-3,2).(2)同理可以做出△A1B1C1关于x轴对称的△A2B2C2,如图3所示,点C2的坐标是(-3,-2).点评: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点:关于x轴对称的两个点的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关于y轴对称的两个点的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利用轴对称作图时,先找到图的顶点关于x(y)轴的对称点,然后顺次连接各点,即可得到求作的图形.考点三轴对称的探究与应用例3(2010年江苏淮安)(1)观察发现如图4-(1),若点A,B在直线同侧,在直线上找一点P,使AP+BP的值最小.做法如下:作点B关于直线的对称点,连接,与直线的交点就是所求的点.再如图4-(2),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E是AB的中点,AD是高,在AD上找一点P,使BP+PE的值最小.做法如下:作点B关于AD的对称点,恰好与点C重合,连接CE交AD于一点,则这点就是所求的点P,故BP+PE的最小值AD.(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2)(3)图4(2)实践运用如图4-(3),在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上找一点P,使∠APB=∠APD.保留作图痕迹,不必写出作法.解析:(1)因为E是AB的中点,所以CE是△ABC的边AB上的中线.由于△ABC是等边三角形,所以CE又是边AB上的高.又因为AD也是等边三角形ABC的高,所以CE=AD.由做法可知BP+PE的最小值是CE,所以BP+PE的最小值等于AD.图5(2)经过探究可以发现,要使∠APB=∠APD,则点B的对称点一定在直线DP上,因此有如下作法:如图5,找B关于AC对称点E,连接DE,并延长交AC于点P.考点四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例4(2010年山东济南)如图6,已知.求证.图6证明一: AB=AC,∴∠B=∠C. AD=AE,∴∠ADE=∠AEC.∴180O-∠ADE=180O-∠AEC,即∠ADB=∠AEC.在△ABD和△ACE中,AB=AC,∠B=∠C,∠ADB=∠AEC,∴△ABD≌△ACE.∴BD=CE.证明二:作AF⊥BC交BC于点F. AB=AC,AF⊥BC,∴BF=CF. AD=AE,AF⊥BC,∴DF=EF.∴BF-DF=CF-EF,即BD=CE.点评: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在等腰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等角对等边以及ACEDB三线合一的性质是每年中考的必考考点之一.在证明线段相等时,不要总想着三角形全等,显然方法二比方法一简便.考点五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例5(2010山东省德州)如图7,点E,F在BC上,BE=CF,∠A=∠D,∠B=∠C,AF与DE交于点O.(1)求证AB=DC;(2)试判断△OE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1)证明: BE=CF,∴BE+EF=CF+EF,即BF=CE.又 ∠A=∠D,∠B=∠C,∴△ABF≌△DCE(AAS).∴AB=DC.(2)解:△OEF为等腰三角形.图7理由如下: △ABF≌△DCE,∴∠AFB=∠DEC.∴OE=OF,则△OEF为等腰三角形.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判定等腰三角形时,可以证明三角形内有两个角相等,也可以证明三角形的两条边相等.三角形全等是证明线段、角相等的重要途径.误区点拨误区一对轴对称的性质理解不透例1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点一定在该直线的两侧,这种说法是否正确?错解:正确.剖析:一般来说,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对称点是在该直线的两侧,但两个图形与对称轴相交时,交点的对称点就是它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