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教学目的]:基础知识:新中国成立时经济形势的严峻;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合理调整工商业;大力恢复发展生产;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能力要求:引导学生归纳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为恢复经济采取的措施以及对这些措施的评价,培养学生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重点:恢复发展国民经济的措施;难点:没收官僚资本;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课时安排]:一课时[讲授过程]:[引入新课]:同学们,前两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这一节。下面请大家回忆一下所学问题,思考下面这个问题,新中国成立之初,新中国面临着哪两大艰巨任务。(第一,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未完成的任务,巩固新生政权,第二,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前两节课,我们学习的正是第一个艰巨任务。下面,请大家回忆一下,为了巩固新生的政权,中共中央领导全国人民采取了哪些措施?(追歼残敌,解放全国;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运动。)今天我们要讲的新课就是建国初期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二个艰巨任务,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书写标题)[讲授新课]:一、严峻的经济形势1、原因:新中国成立以后,摆在中共中央和全国人民面前时国民党时期的烂瘫子,经济形势异常严峻,濒临崩溃。造成国民经济形势严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1)、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据不完全统计,一百多年来,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通过不平等条约、殖民贸易、非法走私和控制关税等手段,从中国掠夺的资财有一千亿两白银以上,人均达二百多两。(2)、国民政府和官僚资本的大肆搜刮:蒋宋孔陈这四大家族垄断了全国的经济命脉。仅在解放战争期间,他们从人民身上搜刮的财富就达二百亿美元以上。(3)、长期战争的严重破坏。中国从进入近代以来就一直战乱不断,进入二十世纪以来,各种大大小小的战争更是几乎没有停止过,这使中国本来就薄弱的经济基础更加雪上加霜。仅在八年抗战时期,我国军民就死伤达3500万人,财产损失超过6000亿美元。2、表现:国民经济的严峻形势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呢,请大家看课本第98页。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一、工农业生产下降,二、交通运输阻塞,三、物资缺乏,四、通货膨胀,五、人民生活十分困苦。二、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措施: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中央立刻开始着手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这一决定其实早在七届二中全会召开时就已经做出。请大家看课本第100页的那段引言。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明确指出一个政权能否得到人民的拥护,其根本在于能不能发展好生产,解决好老百姓的生活问题。从这段引言中,我们也可以认识到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性。为此,中共中央在多方面进行了努力。1、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议性质的国营经济:(1)、这是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为什么这么说呢?请大家注意,中国的官僚资本是在国民政府成立以后建立起来的。以四大家族为首的。他们在政治上仇视革命,痛恨共产党,经济上则控制了全国的工矿企业、金融、交通、外贸等,掌握着国民经济的命脉。官僚用心爱心专心资本主义正是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之一,推翻官僚资产阶级统治和没收官僚资本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任务之一。因此中共中央要恢复发展国民经济,首先要没收官僚资本,由人民政府接管,(2)、建立国营经济:人民政府在没收官僚资本的过程中,采取正确的政策——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注意团结在官僚资本企业中供职的人员,所接收企业与恢复生产两者有机地结合,迅速把官僚资本转变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企业,人民政府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3)、意义:既为巩固人民政权奠定了经济基础,又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同时也实现社会主义改造、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经济基础。2、稳定物价,统一财经:(1)、稳定物价: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财经困难,投机商人乘机兴风作浪。他们抢购物资,囤积居奇,有的拒用人民币,倒卖银元,使物价暴涨,因此稳定物价迫在眉睫。为此,中共中央采取了“银元之战”、“米棉之战”的措施。通过前者查封了不法资本家的“证券大楼”,逮捕了投机倒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