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类水解授课题目课题:盐类水解拟3课时第2课时明确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盐类水解的本质、主要影响因素及盐类水解的应用。2.了解酸、碱、盐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3.了解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4.掌握溶液中离子浓度比较、有关离子共存的判断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探究、归纳概括,培养学生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渗透矛盾的对立统一、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制约等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重点难点重点:盐类水解的本质,及规律。难点:酸或碱过量时溶液酸碱性的判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课型□讲授□习题□复习□讨论□其它教学内容设计师生活动设计【高考知识点梳理】四、盐类水解的应用:(1)配制溶液或制备物质时可能要考虑盐的水解:配制弱碱盐溶液加酸、弱酸盐溶液加碱抑制水解。盐溶液蒸干时:蒸发盐溶液时最终能否得到溶质,与溶质的稳定性、水解性、还原性等有密切的联系,若将蒸发所得固体进一步灼烧,所得产物还可能继续发生变化。1.蒸发不水解、加热也不分解、氧化的盐溶液,如NaCl、BaCl2、K2SO4等溶液,得到的晶体为该盐的晶体2.蒸发能发生水解的盐溶液时:①蒸发易挥发性强酸弱碱盐溶液。如FeCl3、AlCl3、Al(NO3)3、AlBr3等溶液,因为水解产物之一为挥发性物质,当加热蒸干其水份时得到氢氧化物,进一步灼烧得到金属氧化物。②难挥发的强酸弱碱盐溶液。如加热蒸干Al2(SO4)3、Fe2(SO4)3、CuSO4、KAl(SO4)2等,虽然加热促进了水解,但水解的产物之一H2SO4是高沸点强酸,所以最终会和另一产物Al(OH)3反应生成教师评讲例题,师生总结。学生回顾相关内容,并练习《金版学案》对应内容Al2(SO4)3.加热蒸干仍得到原来的盐。加热能分解的盐溶液,如Ba(HCO3)2、Ca(HCO3)2等溶液,最后得到BaCO3、CaCO3;加热蒸干Mg(HCO3)2溶液,得到Mg(OH)2.因为MgCO3在加热蒸干过程中会不断水解,生成溶解度更小的Mg(OH)2.蒸发挥发性酸的铵盐无剩余固体。NH4HCO3、(NH4)2CO3、NH4Cl等蒸发多元弱酸强碱的正盐溶液,如Na2CO3、Na3PO4、Na2SiO3、Na2S、NaAlO2、K2CO3等溶液,因为它们水解的产物无法脱离溶液体系会重新反应生成原物质,最后得到原溶质.还原性的盐蒸干时会被氧化。如蒸干FeSO4溶液,最后得到的是Fe2(SO4)3和Fe(OH)3的混合物。热蒸干Na2SO3溶液,得到Na2SO4;蒸干Fe(NO3)2溶液,最后得到的是Fe(OH)3.这是因为,在蒸干过程中Fe2+易被氧化为Fe3+,而Fe3+水解生成Fe(OH)3,水解的另一产物HNO3不断挥发、分解,所以最后得到Fe(OH)3.若灼烧最后的氧化物。加热蒸干NaClO溶液,得到NaCl.这是因为,NaClO易水解生成NaOH和HClO,而HClO不稳定,在加热时分解生成盐酸放出O2,盐酸与NaOH反应生成NaCl和H2O,所以最后得到NaCl.(2)判断或比较盐溶液的酸碱性强弱时要考虑盐的水解:越弱越水解≒越水解溶液的酸碱性越强。(3)比较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时一般要考虑盐的水解:1O多元弱酸溶液,根据多步电离分析,以第一步电离为主,每一步电离依次减弱,2O多元弱酸的正盐溶液,首先以电离为主,再根据弱酸根的分步水解分析。3O多元弱酸的酸式盐溶液,要根据溶液的酸碱性判断酸式酸根的电离、水解程度。若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溶液呈酸性,如HSO3-、H2PO4-。若水解程度小于电离程度溶液呈碱性,如HCO3-、HS-。4O不同溶液中同一种离子浓度的比较,要看溶液中其他离子对其影响的因素。5O混合液中各离子若能发生化学反应,则优先考虑化学反应,再分析反应后的情况。6O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比较,要综合分析电离、水解和守恒因素。五、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比较[反馈练习]:10-12T,14T物料守恒:请写出浓度均为0.1mol/L苏打(Na2CO3)中存在的物料守恒。c(Na+)==mol/L;c(CO32-)+c(HCO3-)+c(H2CO3)==mol/L电荷守恒:请写出苏打溶液中存在的电荷守恒。c(Na+)+c(H+)==c(CO32-)+c(HCO3-)+c(OH-)c(OH-)==c(H2CO3)+c(HCO3-)+c(H+)[根据H2OH++OH-n(H+)==c(OH-)]比较溶液中粒子浓度的一般思路:①确定溶质;②分析溶质的电离和水解,并依据有关规律作出判断;③等式关系,分析守恒:电荷守恒、元素守恒(同一元素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