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还原反应第2课时考点1、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一般规律;2、掌握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方法。重点难点氧化还原反应的一般规律及应用知识要点:一、氧化还原反应的一般规律及应用1、价态规律:元素处于最高价时,只有性;元素处于最低价时,只有性;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时,性。应用:判断元素或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的有无。[例1]下列微粒中,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是()A、Al3+B、H2O2C、Cl—D、Fe2+2、强弱规律:较强的氧化性物质与较强的还原性物质反应,生成较弱的还原性产物与较弱的氧化性产物。应用:在适宜的条件下,用氧化性较强的物质制备氧化性较弱的物质,或用还原性较强的物质制备还原性较弱的物质。亦可用于比较物质间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例2]根据下列反应,判断M、N、P、Q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①NCl2+P=N+PCl2②2MCl3+3N=2M+3NCl2③3QCl2+2M=2MCl3+3QA、M>N>P>QB、P>N>M>QC、Q>P>N>MD、N>M>P>Q3、守恒规律:对于一个完整的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升高的总数与降低总数相等,失电子总数与得电子总数相等。应用: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及配平氧化还原方程式。[例3]某反应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mM+nH++O2=xM2++yH2O,则x值为()A、2B、4C、6D、84、转化规律:氧化还原反应中,以元素相邻价态间的转化最容易;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元素的价态只靠近但不交叉;同种元素的相邻价态间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用心爱心专心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较强氧化性)(较强还原性)(弱还原性)(弱氧化性)+ne——ne—应用:判断反应能否发生及反应的产物。[例4]一定条件下硝酸铵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未配平):NH4NO3→HNO3+N2+H2O,在反应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氮原子数之比为()A、5∶3B、5∶4C、1∶1D、3∶55、难易规律:越容易失去电子的物质,失后就越难得电子,越容易得电子的物质,得后就越难失去电子。一种氧化剂同时与几种还原剂相遇时,还原性强者优先发生反应,一种还原剂与几种氧化剂相遇时,氧化性强者优先反应。应用:判断物质的稳定性及反应的顺序。[例5]已知几种离子的还原能力强弱顺序为I—>Fe2+>Br—,现有200mL混合溶液中含FeI2、FeBr2各0.10mol,向其中逐滴滴入氯水(假定Cl2分子只与溶质离子反应,不考虑其他反应)。(1)若氯水中有0.15molCl2被还原,则所得溶液中含有的阴离子主要是,剩余Fe2+的物质的量为;(2)若原溶液中的Br—有一半被氧化,则消耗Cl2的物质的量为,若最终所得溶液的体积为400mL,则其中主要的阳离子为,其物质的量浓度为;(3)通过对上述反应的分析,试判断Cl2、I2、Fe3+、Br2四种物质的氧化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是二、氧化性与还原性强弱的判断依据1、元素周期表:在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的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逐渐递增,元素的非金属性,其单质的氧化性,同主族的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逐渐递增,元素的金属性,其单质的还原性。2、金属活动顺序表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原子(或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减弱K+Ca2+Na+Mg2+Al3+Zn2+Fe2+Sn2+Pb2+(H+)Cu2+Hg2+Ag+Pt2+Au2+离子的氧化性逐渐增强3、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4、反应条件、反应的剧烈程度、生成物的价态:用心爱心专心5、电化学原理6、物质浓度的大小[例6]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不仅与物质的结构有关,还与物质的浓度和反应温度等有关。下列各组物质:①Cu与HNO3溶液②Cu与FeCl3溶液③Zn与H2SO4溶液④Fe与HCl溶液。由于浓度不同而能发生不同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①③B、③④C、①②D、①③④针对训练:1、在一定条件下,氯酸钾与碘发生反应:2KClO3+I2=2KIO3+Cl2。下列相应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还原性:I2>Cl2C、非金属性:I2>Cl2D、氧化性:KClO3>I22、单质X和Y相互反应生成化合物X2+Y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①X被氧化②X是氧化剂③X具有氧化性④XY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⑤XY中的Y2—具有还原性⑥XY中的X2+具有氧化性⑦Y的氧化性比XY中的X2+的氧化性强A、①④⑤⑥⑦B、①③④⑤C、②④⑤D、①②⑤⑥⑦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