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专题“分散系”分析及教学建议●高考趋势展望有关分散系的高考热点有:1.分散系有关概念的理解与判断,胶体的重要应用。命题主要集中在对胶体性质和胶体提纯(渗析法)的考查上。纵观这几年有关胶体的试题,命题有向着考查胶体的基本知识与科技、生活、生产相结合的发展趋势。2.溶解度的计算,考查内容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关于溶解度概念的基本计算,题目多数注重对概念的理解,较为简单;二是综合计算,题目常在进行溶解度的计算过程中,伴有分析推理判断。溶解度作为综合性计算题的内容载体,预计在今后几年里出现几率不会很高,但每年都有可能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尤其是以字母代表各物理量的计算。3.有关溶液浓度的计算题是高考的必考题。主要包括: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或质量或气体体积)之间的换算;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解度之间的换算;两种溶液混合后,溶液浓度的计算;溶液的稀释和溶液的配制等。预计此类题目在今后的命题中还会处于主流地位。●主干知识整合1.胶体的性质及应用(1)胶体由于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表面积大,有强的吸附能力,因而表现出下列特性:①能通过滤纸而不能透过半透膜——用于悬浊液、胶体、溶液的分离。②对光的散射作用——一束光通过胶体时产生一条光亮通路——丁达尔效应——鉴别溶液和胶体。③受水分子从各个方向大小不同的撞击作用——胶粒在胶体中做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布朗运动——胶体能均一、较稳定存在的原因之一。④胶粒在胶体溶液内对溶液中的离子发生选择吸附使胶体粒子带电〔例Fe(OH)3胶粒带正电,硅酸胶体的粒子带负电〕——胶粒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做定向移动——电泳——除尘——胶体能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2)胶粒带电规律:一般来讲金属氧化物及其水化物形成的胶体粒子带正电荷;非金属氧化物及水化物、金属硫化物形成的胶体粒子带负电荷。(3)胶体的聚沉方法及应用①加热——加速胶体粒子运动,使之易于结合成大颗粒。②加入电解质——中和胶粒所带电荷,使之聚结成大颗粒。③加入带相反电荷的胶体——互相中和电性,减小同种电荷的相互排斥作用而使之聚集成大颗粒。④应用:如制豆腐、工业制肥皂,解释某些自然现象,如三角洲。思考讨论溶液是胶体吗?这两个概念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答:胶体是胶粒直径在1nm~100nm范围之内的分散系,而通常所说的溶液是指分散后粒子的直径小于1nm的分散系,如NaCl溶液、酒精溶液等,这叫真溶液,而有的大分子形成的溶液,如淀粉溶液,它的一个分子的直径就达到胶体粒子的大小范围,这样的溶液叫胶体。所以判断某一分散系是不是胶体,不能只从说法上,而应从本质上即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上去判断。用心爱心专心12.关于溶解度计算的方法(1)温度不变时,蒸发溶剂或加入溶剂时,析出或溶解溶质的质量x:=。(2)若溶剂不变,改变温度,求析出或溶解溶质的质量x:=。(3)溶剂和温度改变时,求析出或溶解溶质的质量x:先求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再求形成的新饱和溶液中的溶剂、溶质质量,并与新饱和溶液的溶解度构成比例关系计算。(4)加入或析出的溶质带有结晶水:既要考虑溶质质量的变化,又要考虑溶剂质量的变化。一般情况下,先求原饱和溶液的溶质与溶剂,再求构成新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与溶剂。3.溶液浓度相互变换溶液浓度变换的实质是溶质的量、溶液的量单位换算。即溶质的量通过摩尔质量进行物质的量与质量的换算,而溶液的量则通过密度进行质量与体积的换算。溶液浓度变换的方法:一是可根据各浓度概念进行换算,二是抓住溶质的量相等列代数方程求解。思考讨论某可溶性盐RxAy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在一定温度下ag盐溶于水形成bmL饱和溶液,此溶液密度为ρg·cm-3。则(1)该盐的溶解度是多少?(2)该盐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3)该盐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4)设RxAy中A的化合价为-x,则溶液中Ax-离子的物质的量是多少?答:(1)g(2)%(3)mol·L-1(4)mol●精典题例导引【例1】氢氧化铁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A.胶粒直径小于1nmB.胶粒做布朗运动C.胶粒带正电荷D.胶粒不能通过半透膜解析:本题主要涉及胶体的概念、胶体的重要性质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