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吴林街道中学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1课时》教案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问题.2.通过例题的讲解,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难点:审题,根据具体信息列出不等式组.教法及学法指导:本节课主要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体,教师的适时引导为辅的教学方式.采用类比、归纳的方法,让学生比较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的异同,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并构建模型:①审题确定未知数,划出重点语句根据题意建立两个不等关系.③建立不等式组并解出解集④根据必要情况考虑结果整数性.⑤答案的全面性⑥检验结果的正确性⑦总结本题结论(答).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引入新课(一)复习知识点:师: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所组成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怎么确定?生: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所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集有以下四种情形:大大取大;小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无处找.(教师展示图片.)设a<b,那么:(1)不等式组的解集是x>b;(大大取大).(2)不等式组的解集是x<a;(小小取小).(3)不等式组的解集是a<x<b;(大小小大中间找).(4)不等式组的解集是无解.(大大小小无处找).(二)巩固知识点:师:口答下列不等式组的解集:(投影)比一比:看谁反应快:(学生争先恐后的回答,并说出根据,教师加以点评.)师:我们在前面学过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应用题,本节课我们将进行探索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相关的应用题.(教师板书题目-----§1.6一元一次不等式组(3)).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完成情况,能正确地反映出学生以往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旧知识的复习和巩固,以达到对本节课内容的一个铺垫.同时能够达到复习旧知识和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的效果.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做一做:一个人的头发大约有10万根到20万根,每根头发每天大约生长0.32mm,小颖的头发现在大约有10cm长,那么大约经过多长时间,她的头发才能生长到16cm到28cm?师: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并注意单位.1.每天生长________mm.那么x天生长________mm..2.头发生长到160mm~280mm?最短的是________可列不等式________.最长的是________.可列不等式_______.3.列不等式组.(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选代表回答问题.)生:1.每天生长_0.32_mm.那么x天生长_0.32xmm2.头发生长到160mm~280mm?最短的是160mm可列不等式_100+0.32x≥160_.最长的是__280__可列不等式___100+0.32x≤280____.3.列不等式组160≤100+0.32x≤280.师:这个式子实际等价于不等式组师:大家算出的结果是多少?生:188≤x≤563.师:也就说大约需要188天到563天,小颖的头发才能生长到16cm到28cm.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主要是让学生动脑想、动口说、动手做,学会如何理解题意,怎样根据题意找出不等关系,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及时对解题思路方法进行提炼.三、学以致用,解决问题例4.甲以5km/h的速度进行有氧体育锻炼,2h后,乙骑自行车从同地出发沿同一条路追赶甲.根据他们两人的约定,乙最快不早于1h追上甲,最慢不晚于1h15min追上甲.乙骑车的速度应当控制在什么范围?(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选代表回答问题.)解:设乙骑车的速度为xkm/h,甲的速度为5km/h,分析:①注意单位:1h15min=________h.②乙走了1h后,乙的路程=____________,甲的路程=____________(甲先走了2h).乙走了1h15min后,乙的路程=____________,甲的路程=____________(甲先走了2h).③“乙不早于甲”用不等号表示为“乙的路程_________甲的路程”;“乙不晚于甲”用不等号表示为“乙的路程_________甲的路程”.(学生板演解题过程.)解:设乙骑车的速度为xkm/h,根据题意,得解不等式组得13≤x≤15.答:骑车的速度应当控制在13km/h到15km/h这个范围.随堂练习:1.某公司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