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粉碎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教学目标基础知识目标:林彪反革命集团;“九一三事件”;国民经济的破坏和复苏;“批林批孔”运动;邓小平的全面整顿;“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四五”运动;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能力培养目标:1、通过对教材“表格数学材料”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阐释表格型材料的能力。2、通过对“‘文化大革命’是否是真正的群众运动”的讨论教学,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能力。思想道德目标:通过对“四五运动诗词”为教学,挖掘历史素材的文学底蕴,使学生感受史迹陈情的激励,凝聚学生的爱党爱国情意和政治责任感。重点和难点重点:“九一三事件”“四五”运动难点:对“文化大革命”及对毛泽东本人的评价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196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十一中全会的召开,“五一六通知”和“十六条”的发表,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以红卫兵运动为起点,全面夺权运动迅速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全国陷入了空前大动乱的局面。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乘机夺权,中共中央又是怎样采取措施粉碎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通过这一节课,我们来探讨这个问题。第二节粉碎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讲授新课一、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1、林彪反革命集团的形成:1968年末,毛泽东在“造反派”全面夺权已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情况下,开始考虑如何结束“文化大革命”的问题了。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林彪、江青借“文化大革命”窃取巨大权势的反党阴谋集团,在没有完全达到篡党夺权目的之前,是不会善罢甘休的。1969年4月,党的九大在强烈的个人崇拜和“左”的气氛中召开。林彪被确定为毛泽东的接班人。新选出的中央政治局委员中,林彪、江青帮派骨干占半数以上,使他们部分地实现了篡党夺权的野心。但是,他们的野心是没有止境的。1970年8月,党的九届二中全会在庐山召开。会上,林彪一反善于迎合毛泽东的常态,用设国家主席一事向全会发难,抢班夺权的马脚一下子显露出来。毛泽东凭借敏锐的政治嗅觉,对林彪集团的阴谋活动予以压制。林彪妄想当国家主席、用“和平过渡”的办法篡权活动受到沉重打击以后,铤而走险,准备采取武装政变的方式夺取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但多行不义必自毙,反而加速其灭亡。2、九一三事件林彪反革命政变阴谋被戳穿以后,1971年9月13日,林彪叛党叛国,乘机出逃,结果摔死在蒙古温都尔汗,此即“九一三事件”。“九一三事件”看似偶然,实际上是“文化大革命”“左”倾错误实践的必然结果:人为地制造阶级斗争,大批忠诚党和人民的老干部被打倒,各级党组织瘫痪等等,必然给野心家提供施展诡谲伎俩的客观条件。“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是“文化大革命”的指导思想,它错误的根本点在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不存在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革命的阶级基础。林彪集团图谋加害的是毛泽东个人,面对的却是全国人民。所以阴谋一旦败露,必然身败名裂。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是党和人民的胜利。但是,这个胜利却促使更多的干部、群众从个人崇拜的狂热中清醒过来,客观上宣告“文化大革命”理论和实践的失败。用心爱心专心二、动乱中的国民经济1、国民经济的严重破坏:“文化大革命”是一场严重的政治动乱,给人民正常生活、社会生产的正常运行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到1967年、1968年,“文化大革命”的动乱扩展到经济领域,对国民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灾难。请大家阅读课本表格,谈一谈国民经济的破坏表现在哪些方面?由于“文革”的冲击,导致国家财政总收入大幅度降低,具体破坏性的表现还有:A、经济工作机构瘫痪,处于无计划状态;B、许多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被废除;C、交通运输行业阻塞;D、工农业生产宗旨大幅度降低。2、1973年国民经济的恢复:林彪集团的覆灭,客观上为纠正“文革”极左错误提供一次机遇。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党内健康力量,在当时特殊复杂的条件下,尽力抓住这一历史转机,大力批判极左思潮,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而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引导国家向有利于人民的方向发展。3、批林批孔运动但是,毛泽东未能充分领悟到林彪事件的教训,坚持“左”的错误。1973年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