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知识目标识记发展普遍性的原理,把握发展的实质,以及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重点发展的普遍性难点发展的实质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有一次,东方朔跟随汉武帝到上林苑游玩,见到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汉武帝问他是什么树,东方朔顺口说是“善哉”。汉武帝暗中派人削掉树的枝干,并在树身上做了记号。两年后君臣又路过此树,汉武帝故意问东方朔:“这棵树叫什么名字?”东方朔又顺口说是“瞿所”。汉武帝沉下脸说:“同一棵树过了两年,怎么名儿就不一样了?你竟敢欺骗我!”东方朔沉着回答:“小马叫‘驹’,大了才叫‘马’;小鸡叫‘雏’,大了才叫‘鸡’;小牛叫‘犊’,大了才叫‘牛’;人生下来叫‘儿’,老了才叫‘老头’;这棵树也是一样啊世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汉武帝听罢呵呵乐了。问题探究:这一则小故事说明了什么问题?(二)进行新课一、发展的普遍性世界是由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三大领域构成的,所以唯物辩证法所说的发展的普遍性就从三个层次加以说明: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问题探究:(1)从生命产生到人的出现,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它说明了什么?从生命产生到人的出现,经历了从化学进化到生物进化的上升过程,最后产生了人类。人类的出现是自然界的一次巨大飞跃。它说明了自然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2)你认为人类的体质还会发展吗?会发展。因为人类社会也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教师总结:自然界是发展的。自然界总是处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运动过程中。自然界的发展是由物质世界的相互联系引起的。正是由于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才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1、自然界是发展的问:社会形态的每一次更替说明了什么?(表明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1)回顾中国的近现代历史,你能否体会到中国社会的巨大发展?(2)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材料:国庆60周年中国的成就1.GDP年均增长8.1%,由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中等偏下收入国家2.城乡居民储蓄增加2.5万倍,人民生活由贫困迈上总体小康3.财政收入增长985倍,有效提高了政府宏观调控能力4.粮食产量增长3.7倍,不仅解决了吃饭问题而且支撑工业化进程5.粗钢年产从16万吨到5亿吨,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6.对外贸易增长2266倍,从封闭半封闭走向全方位开放7.城镇化率从10.6%提高到45.7%,走向城乡统筹协调发展8.文盲率降至6.67%,教育普及程度接近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9.研发经费已占GDP1.52%,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10.居民平均预期寿命由35岁提高到73岁,公共卫生体系初步建立1总结:我们可以感觉到我们国家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各方面的巨大变化。中国社会的发展是巨大的,中国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人类社会也是不断向前发展的。社会形态的更替表明,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师:引导学生看书本62页虚框的内容,思考整个宇宙都要服从牛顿力学的深化为什么被打破?它说明了什么哲理?生:(看书思考并讨论)师:说明了随着实践的发展,人的认识也是不断发展的。每个人的认识都会经历一个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过程,对事物的认识也都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材料一:上九天揽月——中国人壮美的飞天路明朝一名叫万户的官员两手各持一只大风筝,将自己绑在椅子上,椅背上绑着47枚自制的“火箭”,点燃后腾空而起,不久摔下山崖.他以自己的勇气和生命成就了这个星球上开天辟地的壮举——人类文明史上第一次“飞天”尝试。上世纪七十年代,月球上一座环形山被国际天文联合会命名为“万户山”。材料二:“有材料估计,近三十年来,人类创造的知识总和大概等于过去两千多年来的总和。预计到2010年很多方面的知识将出现爆炸性的突破和发展;到2020年,知识将比1995年增加3到4倍;而2050年时人们所动用的科技知识中,20世纪末的知识可能只占1%,即99%的科技知识是新总结出来的。”材料三:一位哲学大学生的总结:“大一时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二时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三时不知道自己知道,大四时知道自己知道。”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总之,无数事实表明,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