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乐县张果屯乡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5第21课-2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教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美读联想2.积累模仿教学重难点:1.在朗读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笔下富春江景色之美,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2.帮助学生理解“鸢飞戾天”两句。课时安排:2课时第二课时一、积累模仿师:吴均笔下的山山水水清丽明媚,令人陶醉,我们怎样才能写出这样的锦绣文章呢?1.山水类文比较老师这还有一封信,是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同样写山画水,我们讨论下两者的异同。品味课文构思的精巧。(大屏幕展示:《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发言归纳:结构上:课文是总分的结构,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起全篇,二三两段分承“异水”和”“奇山”两方面,围绕“独绝”二字生发和描摹。写景顺序上先“水”后“山”,由近及远,逐层展开,符合“从流飘荡”的观景习惯,条理清楚。《答》文采用总分总结构。内容上:课文主要写山画水《答》文则是山水,石壁,青林翠竹,晓雾,猿鸟,沉鳞都是简略描绘神韵。写景角度上:课文多角度写景,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激发人们的感受。,详写“山”,略写“水”。写山水动静结合而又有变化。写“水”详写静态略写动态,写“山”详写动态略写静态。《答》文更加强调视觉色彩,七彩具备,又抓住四时晨昏的山水特征,加以提炼。抒发情感上:课文不仅有对山水美景的喜悦赞美,还有"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答》文则比较单纯的表达了对山水之美的赞叹之情。)所以,我们在构思写景文章时需注意:(1)、关注描写顺序观察有序(2)、调动各种感觉器官(3)、在展开联想和想象,巧妙灵活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4)、注意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明暗结合、内外结合、远近结合、点面结合等表现手法。(5)、状物的文章在于写形传神,寄托情和意。2.山水百宝箱我们通过比较了解了山水文章的构思,还需要积累优美的山水词汇。大屏幕上有很多绘山绘水的短语,请你把他们放入相应的百宝箱。绘山——重岩叠嶂隐天蔽日空谷传响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高峰如云五色交辉蔚然深秀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大屏幕展示:百宝箱:山高:隐天蔽日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高峰入云山险:重岩叠嶂山秀:蔚然深秀娟然如拭鲜妍明媚运用:图片这桂林的山——绘水:乘奔御风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清澈见底沉鳞竟跃大声如雪震撼激射吞天沃日鲸波万仞千丈见底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浊浪排空波澜不惊一碧万顷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波色乍明鳞浪层层百宝箱:水清:回清倒影清澈见底千丈见底水秀:素湍绿潭沉鳞竟跃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水疾:乘奔御风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势壮:大声如雪震撼激射吞天沃日鲸波万仞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浊浪排空运用:图片这钱塘江的大潮——3.山水美句鉴赏我们的百宝箱里积攒了这么多山水美词,怎样把他们组合成形态各异的美丽画卷呢?看看大屏幕上的几组山水美句,细细品味。绘山——课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三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满井游记》: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撌面,而髻鬟之始掠也。(课文主要用了拟人的手法,《三峡》是夸张,《满》是比喻)绘水——课文: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岳阳楼记》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满井游记》: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课文主要是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相结合;《小石潭记》侧面描写,动静结合;《岳阳楼记》主要营造意境氛围;《满井游记》则是精巧的比喻)课文:急湍甚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