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课堂实录银鹰文昌中学王亮一、导入新课师生问好。师:同学们,生命是多彩的朝霞,映照着广阔的大地;生命是智慧的火花,点缀着灿烂的星空;生命是美丽的鲜花,装扮着绚丽的人生。(出示幻灯片1)生命真是一个奇迹,你们瞧,一枝从淤泥里长出的夏荷,竟开出雪一样洁白纯净的花儿;一粒不起眼的萤火虫,竟能在茫茫黑夜里发出星星的光;不知各位同学有没有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司空见惯的聒噪着的蝉,海边一枚小小的贝壳会与“生命”这个字眼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吗?今天让我们走进《短文两篇》,一起追问和思索生命的意义。(板书课题)师:这两篇短文是——生:(齐答)《蝉》《贝壳》(板书)二、目标导航师:下面让我们共同关注本课的学习目标。生:(齐读)1、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语言的轻柔和流畅。2、了解先抑后扬及借物寓理的写作方法。3、感悟生命的意义,树立积极的人生理想。三、预习汇报师:昨天我们刚刚进行了预习,下面进行简单的整理,稍后汇报。生:(准备半分钟)师:好,哪位同学首先汇报?生:收liǎn(敛)聒聒(guō)chàn(颤)动宽恕(shù)卑微(bēi)师:让我们大声朗读一下。生:(齐读)师:谁接着汇报?生:通过预习,我了解了宽恕,宽容,饶恕的意思。还有卑微,卑贱微小,地位低下的意思。一丝不苟: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师:真好,你的学习真是一丝不苟。大家来看学案中的第二题,哪位同学汇报一下刘琰同学没有汇报的词语意思?生:收敛:原意是减轻放纵的程度,这里是收拢,合拢的意思。师:同学们,看,(出示幻灯片)这几个词可用拆词的方法来理解,如:宽恕,宽是宽容;恕是饶恕;卑微,卑是卑贱,微是微笑。好,哪位同学接着汇报预习情况?生:小思,本名卢玮銮,香港(地区)作家。《蝉》选自《承教小记》。席慕容,台湾画家、作家。有诗集《七里香》,散文集《有一首歌》等。师:(教师出示幻灯片)请同学们看清卢玮銮的“銮”的写法。四、课内探究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师:同学们,下面让我们走进课文,请听《蝉》一课的朗读录音,认真听老师是如何朗读的,并思考问题:《蝉》一文里有一句话是全文的文眼,请找出来,并说说自己的理解。(播放朗读录音)师:同学们,看见大家入神的表情,我读懂了什么叫专注,那大家觉得老师在朗读的时候,读得怎么样?生1:语调平缓,语速适中。生2:非常有感情,语气抑扬顿挫。师:如果你能用恰当的语气、语速、停顿来读下一篇短文《贝壳》就更好了,同学们能做到吗?生:能。师:朗读时,回答问题:《贝壳》一文中,作者先对贝壳的精美作了一番描述,然后作何感想?(学生朗读课文)(读后思考问题一分钟)师:好了,我们先看第一个问题。哪位同学抢答?生:“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这句话是全文的文眼。我的理解是,我们生活在世应该好好把握时间和生命,你看蝉17年埋在泥下,出来只活一个夏天,它的生命历程提醒我们,不管生命有多短暂,都要好好地活。师:(板书:好好着活)作者提炼出“生命不管有多短暂,都要好好地活”这一中心,经历了一个过程,对蝉的态度经历了抑扬的变化,抑在哪里?扬在何处?生:首先写蝉的聒噪声使人们心烦,这是一抑。其次写看到一只病蝉,写它的微小和病弱,又是一抑。从朋友说蝉埋在泥下17年,出来只活一个夏天时开始转折,小小的蝉开始令人惊讶。当最后朋友说到蝉为了延续生命,必须好好活着,对于蝉的印象已经从烦人、病弱高扬到赞扬。师:那如何朗读才能读出作者读蝉开始时的态度?生:(读相关语句)师:你读得挺好的,感情也用上了,美中不足的是声音太小了。哪位同学能大声朗读一下?生:(读相关语句)师:这位同学怎么样?是不是应掌声鼓励?生:(鼓掌)师:通过一抑一扬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生:由抑到扬,让大家明白了,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地活着。让我们肃然起敬。师:“肃然起敬”这个词用得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达效果?这就是欲扬先抑这种写作方法的表达作用。(板书:欲扬先抑)好,下面我们再来看第二个问题。生1:作者想到了贝壳里那曾经的小小的柔软的生命,想到为了这样一个短暂、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