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讲:动物的生殖与发育知识梳理知识点1:⑴昆虫的生长发育(重点)①完全变态: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蚕、蜂、蝶、蚊、蛾、蝇)②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蝗虫、蟑螂、蝉)例题解析:【例】稻螟、玉米螟都是农业害虫,它们危害农作物所处的变态时期是()。A.卵B.幼虫C.蛹D.成虫解析:稻螟、玉米螟都属于昆虫纲,稻螟的幼虫食水稻,玉米螟的幼虫危害玉米、高粱等是农业上危害极大的害虫。对于本题可采取排除法进行选择。答案:B【例】近年来,鲁北地区连年发生蝗灾,农业部门决定采取空中喷洒农药的方法来进行治理,你认为农业部门应该把握的时机是在什么时候?解析:蝗虫的发育为不完全变态发育,经历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若虫时期没有翅只能跳跃,又叫跳蝻。跳蝻在三龄以前翅未发育,分布范围比较集中,而三龄以后翅芽显著,五龄以后就成为能飞的成虫。答案:要灭蝗的最好时机是在三龄之前。练习1:1.蚕蛾是家蚕发育过程中的()。A.幼虫期B.成虫期C.蛹期D.若虫期[来源:学科网]2.家蚕是通过有性生殖方式繁殖后代的,其特点是()。A.有精子与卵细胞融合的过程B.由卵细胞直接发育成新个体C.雌雄同体,异体受精D.雌雄同体,自体受精3.下列哪项不是若虫的特点()。A.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B.与成虫相比身体较小C.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D.生殖器官没有发育4.蝗虫的发育过程经过()叫不完全变态。A.卵幼虫成虫B.卵幼虫蛹成虫C.卵若虫蛹成虫D.卵若虫成虫5.下列昆虫其发育属于不完全变态和完全变态的依次是()。A.菜粉蝶、蜜蜂B.蝗虫、菜粉蝶C.蝗虫、蜈蚣D.蜜蜂、蜘蛛知识点2:青蛙的生长发育(重点)★受精卵→胚胎→蝌蚪先长后肢,再长前肢,尾部消失→幼蛙→成蛙[来源:学&科&网]★发育特点:体外受精,体外发育例题解析:【例】青蛙被称为两栖动物的原因是()。A.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只能生活在陆地上B.在水中生殖,在陆上发育C.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上,也能生活在水中,主要用肺呼吸D.青蛙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上解析:两栖动物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从脊椎动物的个体发育来看,两栖动物是从水生开始向陆生过渡的一个类群;二是从两栖动物的个体发育来看,它们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上,也能生活在水中,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如青蛙、蟾蜍、大鲵等。不要误以为两栖动物就是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上的动物,避免与水栖爬行动物、水栖哺乳动物相混淆。答案:C练习2:1.下列动物不属于两栖动物的是()。A.蟾蜍B.蝾螈C.龟D.大鲵2.蝌蚪发育的先后顺序是()。①受精卵②有内鳃的蝌蚪③有后肢的蝌蚪④有前肢的蝌蚪⑤有外鳃的蝌蚪⑥幼蛙⑦成蛙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①⑤②③④⑥⑦C.①③②④⑤⑥⑦D.①④③②⑤⑥⑦3.下列哪项不是两栖动物分布范围小、种类少的原因()。A.生殖发育在水中完成B.用肺呼吸C.体温不恒定D.皮肤裸露能辅助呼吸4.两栖动物不能成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的原因是()。A.体温不恒定B.肺不发达C.皮肤呼吸D.生殖离不开水5.蝌蚪在发育成幼蛙之前是用()呼吸A.内鳃B.先外鳃后内鳃C.外鳃D.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知识点3:鸟类生长发育:★鸟类的繁殖行为: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和育雏★鸟类的发育特点:体内受精,体内发育★①早成鸟:雏鸟刚孵出,眼睁开,稠密绒羽,足有力独立生活(鸡、鸭、鹅、雁、白鹇等)★②晚成鸟:雏鸟刚孵出,眼没睁开,少许绒羽、足软弱无力,不以独立生活(家鸽、燕子、画眉、麻雀等)例题解析:【例】鸟类的受精卵中将来发育成雏鸟的部位是()。A.卵黄B.胚盘C.卵白D.卵黄膜解析:通过观察和学习可知,卵黄是卵细胞的主要营养部分,外面包裹着卵黄膜。卵黄外面的卵白,也含有营养物质和水分,供胚胎发育的需要。胚盘是鸟卵受精后开始发育形成的初期胚胎,在适宜的条件下胚胎发育成雏鸟。[来源:学科网ZXXK]答案:B【例】把正在孵化的两只鸽蛋拿出来,其中一只放在胶水里泡一下,然后把它们放回到鸽巢继续孵化,经过18天后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