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敬畏自然》教学设计【教学意图】这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主要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对观点的阐释是层层深入的,首先否定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口号,认为这实在是自不量力的妄想,因为与大自然相比,人类的智慧实在算不了什么,人类的许多认识很幼稚,而大自然的智慧却是无与伦比的。接下来作者进一步强调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人类与大自然其他事物其实是兄弟关系。因此,我们应该敬畏自然。虽然作者的某些说法不无偏激之处,但对自然保持敬畏之心,也许不是一件坏事,至少可以使人们对自然存有几分小心,不敢妄动胡来。科学的发展使得人们解除了对自然的畏俱,也使人类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力量,解除了对自然的敬畏之心的人类,总是为着自己的私利由着自己的性子胡来,最终损害的还是我们人类自己。这篇课文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学习。一是思考作者的观点,并参照自己对待自然的态度作一番检讨。作者立意高远,眼界开阔。能从长远的眼光和大宇宙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但是也有一些说法还可以商榷,可以引导学生思辨、质疑。二是作者的语言。课文中的许多句子有着丰富的哲理性和思辨色彩,应该认真揣摩。另外,作者通过拟人、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通俗易懂,也值得认真学习。,【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识记、理解本课生字词;品味文章富有意蕴的哲理性语言,提升驾驭语言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学生预习,搜集资料,教师引导;抓住文章的关键句,揣摩理解本文富有哲理性语句的深刻含义,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增进对自然的认识,树立环保意识;培养科学理性精神。【教学难点】辩证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培养探究性阅读能力。【教学方法及教具】本课时可运用多种方法来激发学习兴趣。以引导、分析、启发为主要教法,辅以多媒体课件,结合学生现实生活来理解课文主要观点,在一定情境下进行读、写、听、说活动,通过自主讨论、合作、探究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课前准备】学生:①查询、搜集、整理有关自然界与人类关系的图片或文字资料。②预习文章,自学字词,弄清文意。教师:①准备有关爱护自然的名言、故事、资料等。②准备与自然、保护自然相关的图文资料。【教学实施】一、创设槽境,激发兴趣课件展示三组图片:(一)美丽大自然课件展示:自然风光旖旎的图画。如:青草如茵,树木成林,海滩似玉,白沙如带,绿洲如茵,鸟飞长空,鱼翔浅底……等美丽的海岛风光画卷(播放轻音乐)。(二)人类的科学发展课件展示:人类历史上取得的骄傲成绩。如:四大发明,人类登月,神州六号发射场景……(三)人类对自然的抗争课件展示:登山,横渡,航天航空,空气污染,森林毁灭,土地沙化,动物锐减,非典,禽流感……学生看后谈感受,教师给以评价: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母体,人是大自然创造的奇迹,人类离不开她的庇护,人类在她的怀抱中成长。然而随着人类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发展,人类已渐渐破坏了自然,地球上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生态问题。人类曾宣称要征服自然,而人类遭受自然惩罚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人与自然究竟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在自然母亲面前我们应当有敬畏之心?阅读本文后,也许我们会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多一份爱护大自然的责任。二、合作探究,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读一读,写一写要求:自选难读难写的字与同桌相互交流识记蓬蒿咫尺狼藉呐喊自不量力相形见绌精巧绝伦美味佳肴2,反复阅读课文,思考问题:(1)划出文中对你有启发的语句,并思考作者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哪个语段或句子点明了此观点?明确: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以散文的笔触,深入浅出地为人们展现了大自然的复杂性,以及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先天不足”。流露出对人类现状的深深担忧,号召人类敬畏自然、顺应自然、理解自然。点明观点的部分是最后一段。(2)大哲学家康德曾经说过:“有两种东西,我们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所唤起的那种越来越大的惊奇和敬畏就会充溢我们的心灵,这就是繁星密布的苍穹和我心中的道德律。”当你凝视着灿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