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农业发展》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方式学生活动方式设计意图第一环节导入:展示:研究区域农业发展的一般方法:发展条件(自然、社会经济)↓确定区域发展方向↓根据内部差异,合理布局农业思考并回答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兴趣第二环节一、东北自然地理条件讲授新课:一、东北自然地理条件展示:东北地区分布图提问:东北自然条件?归纳小结:1、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雨热同期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读图分析利不利归纳: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分析?劣势:(1)热量低,一年一熟,只能种喜凉作物(2)冬春季低温冻害,夏季多洪涝(3)长冬无法放牧,还要解决牲畜防冻、饲料问题优势:(1)气温低,病虫害少(2)冬季雪春融化,有利于保墒(3)雨热同期,光热水较充足(4)冬季长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活动题:1.与我国东部主要农业地区相比,热量条件对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有哪些不利影响?不能种植热量要求较高的作物,因此种植的农作物品种有限,仅能种植一些喜温凉植物;熟制为一年一熟,春种秋收;易出现低温冻害;长冬无法放牧,需要解决牲畜防寒问题;北部不能发展种植业,培养学生阅读资料,分析问题、提取有效信息能力和归纳能力课题名称区域农业发展一、教学目标课程标准::1、了解影响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2、掌握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布局特点。3、分析东北地区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办法,指出发展方向。考试说明: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分析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2、掌握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布局特点。3、分析东北地区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难点评价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及利用措施三、教学过程1只能发展林业2.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季节性强的特点,为农村的综合发展提供了什么有利条件?有利于农忙季节时,集中人力物力投入农业生产;在农闲时,发展副业,增加农业收入等等。2、地形山环水绕,沃野千里⑴地形条件→农业生产类型东北地区高原、平原、山地分布广农业多种经营读图和资料,分析归纳培养学生阅读资料,分析问题、提取有效信息能力和归纳能力。培养学生归纳能力阅读思考3.土壤肥沃黑土耕层有机质含量为2.5%~7.5%,全氮含量为0.15%~0.35%,是我国耕层有机质含量和氮素含量最高的土壤。肥沃的耕地集中连片分布。阅读并归纳思考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二、社会经济条件活动1、工业基础好2、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3、人口密度较低开发较晚活动:下列地区发展特色农业的地理条件1.珠江三角洲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农业2.新疆南部(南疆)已建设成为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3.海南岛成为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4.云南省昆明附近重点发展花卉种植业读文字材料学生归纳学生结合图或文资料分小组讨论学生思考回答1.邻近港澳台地区,港口铁路和航空等交通发达,自然条件优越,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2.南疆光照充足,土地资源广阔,山麓地带有高山积雪融水可供灌溉,当地种植长绒棉历史悠久,市场对长绒棉需求大。3.海南岛地处热带,热量和降水条件可满足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市场尤其是国内市场对橡胶等热带作物的需求量大。4.昆明四季如春,气候条件适宜发展多种花卉品种,昆明等国内城市市场对花卉的需求量大。培养学生阅读资料,分析问题、提取有效信息能力和归纳能力2归纳:山西煤工业将面临市场缩小、其他能源竞争的压力。应该采取措施,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山西经济才有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三、农业布局特点1、找出东北地区降水量和气温分布有什么特点?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气温由南向北递减•思考2: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南北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思考3:东北地区自然条件东西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根据农业生产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东北地区可划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1.耕作农业区2.林业和特产区3.畜牧业区读图分析阅读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四、商品粮基地建设五、农业发展方向分析归纳1.大规模专业化生产2.地区专业化生产活动人口激增所产生的农业生态环境退化1.平原区农业发展方向2.西部草原区农业发展方向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