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服务教学要求: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全心全意为他人服务的热情。2、结合课文理解“泰山”、“鸿毛”、“兴旺”等双音词和成语“精兵简政”、“死得其所”的意思。3、理清课文层次,初步子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4、根据课文联系的具体事例,理解句子的意思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至少背诵其中的某个章节。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字词句,能独立完成作业。教学难点:对文体(论述文)的了解,学会写作时要围绕中心论点进行写作的方法。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课前进行预习。2、出有思考题的小黑板。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简介背景。大家对国订阅兵的情景一定不会陌生.军委主席检阅受阅部队过程中,向受阅部队官兵问候:”同志们辛苦了,”时,官兵们是怎么回答的?------对,”为人民服务”!这简单的五个字包含着深刻的内涵,它告诉我们,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人民的军队,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可同学们知道这一伟大的宗旨是谁提出的吗?是毛泽东主席,是主席在1944年一位普通战士的追悼会上提出的,那位战士的名字叫”张思德”.二、介绍张思德(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文件,展示张思德短暂而光荣的一生):张思德,很小就成了孤儿,是一位普通的解放军战士.1944年夏天,,张思德带领四名战士到安塞县烧炭,完成任务后,张思德又参加突击队,与战友一起开挖一孔新窑。9月5日中午,新窑即将挖好却突然塌方,张思德在这危急关头,奋力把战友推出洞去,自己则被埋在窑里壮烈牺牲,时年二十九岁。在他牺牲的第三天,中央直属机关为他举行了约千人的追悼会,主席亲笔题词,并作了这题为《为人民服务》的演讲词。三、整体感知课文(学生自学阶段)1、学生自学字词。读准“鸿、鼎、铭、悼”的字音,掌握字义。词语解释。理解“鸿毛、哀思、五湖四海、死得其所、精兵简政”等词语的意思2、学生质疑,教师析疑,释疑。学生对课文中的字、词、句提出不理解的地方,教师加以解决。2、请单个学生朗读课文,然后试着概括一下本文的主题这篇演讲辞讲到的内容虽然不少,但中心很突出。张思德是为人民的利益而牺牲的,我们应该追悼他,学习他,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四、研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清层次。(带着思考题读课文)毛泽东同志的这个讲话围绕什么中心讲?分几层意思讲?每层意思是什么?(多媒体展示思考问题)师生通过讨论,拟出层次提纲:1、宗旨: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2、死的意义:为人民服务重於泰山轻于鸿毛3、不怕批评,坚持好的,改正错的4、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努力奋斗5、寄托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五、作业:1、抄写字词。2、熟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二、1、检查背诵(课文第二段)1、、本文所讲的主要内容。三、课解分层详读,理解课文内容。1、讲读第一层(1)朗读第一层(2)学生思考:这一层中的第1、2句是什么关系?(因果)(3)学生练习:用因果关系读第1、2句话。(4)学生思考:哪些词具体说明了党和人民的密切关系?(完全、彻底)(5)板书:(宗旨: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2、讲读第二层:(1)指名读课文(2)理解:“固”(本来)、“于”(比)、“重于泰山”(即比泰山重)、“轻于鸿毛”(即比鸿毛轻)(3)思考:为什么说“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启发学生从看过的电影、电视中的正、反两面的人物来理解:为人民利益死死得光荣、有价值;替敌人卖命,损害人民利益,死得不值,为人民所痛恨。)(4)小结:这一层中讲人死的两种不同意义,着重指出“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重于泰山5)板书(死的意义)轻于鸿毛3、讲读第三层(1)第一大组读课文(2)思考:为什么说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3)用词素分解理解“精兵简政”的意思。(4)这段话句与句之间在逻辑上是怎样联系起来的?(先指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就不怕别人批评;再举例说明这样做的好处,强调我们务必这样做。)(5)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