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方式学生活动方式设计意图第一环节导入:知识链接:1.城市化2.工业化、发展工业的条件思考并回答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兴趣第二环节一、改革开放的前沿(有利条件分析)讲授新课: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阅读理解:三个问题:两个关系一个推进1.工业化、城市化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2.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3.发展中国家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一般做法?阅读理解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读图分析珠江三角洲概况1、位置—我国“南大门”2、珠三角的范围3、珠三角的经济发展20世纪80年代之前,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只有纺织、食品、建材等工业,并主要分布在广州市。如今,珠江三角洲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增长最迅速的地区之从经济方面看,珠三角在工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方面走在全国的前面;从城市方面看,珠三角也是中国城市化和信息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思考: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培养学生阅读资料,分析问题、提取有效信息能力和归纳能力有利区位条件1.国际经济环境2、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3.良好的区位条件4.全国最大侨乡之一读图和资料,分析归纳培养学生阅读资料,分析问题、提取有效信息课题名称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一、教学目标课程标准::1、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区位条件。2、掌握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3、了解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考试说明: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区位条件。2、掌握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3、分析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难点结合材料分析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三、教学过程1能力和归纳能力。培养学生归纳能力阅读思考P72“活动”120世纪80年代前后都有的条件良好的区位条件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与全国其他地区共同拥有的条件国际经济环境P72“活动”2由问题1的分析我们得知,珠江三角洲在20世纪80年代后才具备全国其他地区很长时间内不拥有的条件只有一项:对外开放政策,这是本地区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较快的关键性因素。阅读并归纳P72“活动”1P72“活动”2思考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二、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活动1、工业化的推进第一阶段(1979-1990):工业总产值增加较慢主导产业:劳动密集型第二阶段(1990年以后):工业总产值迅猛增长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2、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进程(1)许多乡村地区迅速转变成为城镇,城镇数量猛增,呈现出城市与乡村交错分布的景观。(2)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大P74东莞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1.起步:“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图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2.发展优势:①地理位置优越②著名的侨乡P75活动根据图中所示我国区域城市化的几种典型模式,比较各区域城市化推进动力的差异。读文字材料学生归纳学生结合图或文资料分小组讨论阅读思考“三来一补”学生思考回答P75活动根据图中所示我国区域城市化的几种典型模式,比较各区域城市化推进动力的差异。培养学生阅读资料,分析问题、提取有效信息能力和归纳能力三、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1、原因工业化与城市化是在外资推动下发展的,而受产业基础薄弱和市场腹地小的限制,对外资的吸引力下降,后劲不足缺乏合理的规划与管理读图分析阅读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分析归纳2、问题P76思考长三角持续增长,超珠三角国际直接投资占全国比重:进出口贸易占全国比重:(1)产业升级面临困境①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对外开放范围扩大;20世纪9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范围扩大,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1、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基础、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都处于劣势。培养学生阅读资料,分析问题、提取有效信息能力和归纳能力2②长江三角洲地区崛起,珠三角产业基础、科技实力、人才队伍不及长三角;③外商投资区位的选择转向扩大市场规模,迁往其他地区;④南岭阻隔,国内腹地范围较小(2)城市建设相对落后①城市人口、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城市规模急剧膨胀;②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严重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