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讲新民主主义革命(一)五四运动1.背景:1919年,巴黎和会拒绝了中国收回国家主权的正当要求。2.经过:运动的中心在北京,主力是学生;后期运动中心转移到上海,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3.成果(1)北洋军阀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亲日卖国贼职务。(2)中国外交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4.性质:是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5.意义: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近代社会转型的新起点五四运动的倾向几乎决定了以后几十年中国的思想、社会和政治的发展。在这场思想骚动中开始形成的深刻的社会和民族意识一直长盛不衰。五四以后,新知识分子继续和更强烈地要求现代“科学文化”,要求有一个有效力的政府以保证多民族国家大家庭中各民族的独立和平等。——周策纵《五四运动史》核心论点:五四运动成为近代社会转型的新起点。(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条件: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2.成立: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规定党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3.制定民主革命纲领:1922年,中共二大指出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三)国民革命1.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1)背景:工人运动的挫折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孙中山决定“以俄为师”,同意以“党内合作”的方式同中国共产党合作。(2)标志:1924年年初,中国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国民革命运动由此兴起。2.北伐战争(1)开始: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2)成果:1927年年初,国民革命军占领南京、上海,北伐战争取得巨大成功。3.国民革命的失败(1)标志: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分别制造了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2)原因①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②中国共产党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3)意义:是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动摇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1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国民革命的新特点与辛亥革命相比,这场革命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迁更加密切相关,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是在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陈勤《中国现代化史纲——无法告别的革命》核心论点:国民大革命的特点是群众基础广泛,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一)国共十年对峙1.“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1)背景①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②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发动武装起义。(2)开辟: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3)内容:开展土地革命;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进行武装斗争,粉碎国民党“围剿”。2.红军长征(1)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2)开始: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3)遵义会议①内容: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②意义: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4)胜利: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5)意义: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一大批骨干,也为中国革命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中国革命与苏联的关系莫斯科支持中国共产党按照俄国革命的模式发动苏维埃革命,从政治方针一直到具体政策文件的制定。但是,在经历了一系列惨重的失败之后……土生土长的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中迅速崛起,或可谓一种必然。——沈志华核心论点:中国革命道路的选择经历了照搬苏联“城市中心论”到“工农武装割据”的转变,在遵义会议前中国革命受到苏联的影响。(二)解放战争1.背景: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坚持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