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时间: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第______周星期______教学内容敬畏自然第1、2课时教学理念本课主要以“敬畏自然”为题抒发自己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理解,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珍惜自然、保护自然。因此,在教学中营造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采用自主、合作、探索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自己发现问题。在课堂上不仅有外在的愉悦表现,而且有内在的成功体念。营造文化气息,通过语言文字向学生传递祖国的、世界的和历史的、现代的多元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学目标知识能力1、积累词语,掌握“蓬蒿、咫尺、狼籍、呐喊”等词的词义,学习运用“不自量力、相形见绌、精巧绝伦、美味佳肴”等成语。2、理解作者对环境的忧患与思考。理解“敬畏自然”的含义。过程方法1、整体把握文意,理解本文的主旨,逐步培养阅读科学文艺作品的兴趣。2、理解本文层层递进,水到渠成的论述方法和对比手法的运用。3、揣摩关键语句,体味其深刻含义。提高认识自然、爱护自然的理性认识。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爱护自然,求得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教学重点理解作者观点,关注自然,保护环境。教学难点品味兼有哲理性文学性的语言。课前准备①预习文章,自学字词,弄清文意。②查询、搜集、整理有关自然界与人类关系的图片或文字资料。课堂练习课后作业板书设计11敬畏自然严春友“征服自然”不自量力(2-4)人类的智慧(2-5)(2-7)(5)自然的智慧(6-7)人类智慧与自然智慧的关系(8-10)宇宙的生命敬畏自然教学反思西安市第十七中学教学设计副页引论(1)本论(2-10)结论(11)层水层到推渠进成教法和模式内容教师引导具体步骤与方法学生主体活动与要求一、导入人是大自然创造的奇迹,人类离不开大自然的庇护,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人类在她的怀抱中成长壮大。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发展,人类已渐渐远离了自然,地球上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生态问题。人类曾宣称要征服自然,而人类遭受自然惩罚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人与自然究竟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在自然母亲面前我们应当有敬畏之心?为什么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阅读本文后,我们也许会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多一份爱护大自然的责任。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提示学生注意以下词语的读音:咫(zhǐ)尺鲲(kūn)鹏斥yàn蓬蒿(hāo)相形见绌(chù)深邃(suì)2、明确:本文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话题。作者认为,在这个问题上,人类应该从根本上转变理念,再也不要宣称什么“征服自然”,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1、欣赏朗读示范,纠正读音,初步感知文意2、反复阅读文章两遍,初读可以自提问题,再读可以圈点勾画写下感受,理解评价。三、合作探究,把握文意:1、明确: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1):从人类征服自然开始谈起。第二部分(2—10):作者着重比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以及两者的关系;论述宇宙的生命。第三部分(11)提出“敬畏自然”的观点。1、以小组为单位,划分文章结构,理清文章思路。西安市第十七中学教学设计副页教法和模式内容教师引导具体步骤与方法学生主体活动与要求2、明确:第一部分:人与自然相比,论历史,宇宙至少已有200亿年,“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论关系,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论智慧,自然智慧是大海,“人类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宣称“征服自然”,实在是自不量力的狂想。第二部分:第一层(2—7):着重比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以及两者的关系:第2—4段着重谈人类的智慧。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的智慧并不值得自傲(找出理由来,并读一读):a、即使拿高科技来说,航天事业的空间,在大宇宙中间,还是非常狭小。b、人类的认识史也是一部不断纠错的历史,一万年以后看今天,我们的认识还幼稚得很。c、矿坑也可能成为人类自掘的陷阱。d、作者推断,“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远比我们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在太空人看来,人类的智慧就算不得什么。第5段谈大自然的智慧。大自然的智慧则是无与伦比的。大自然创造了宇宙的一切,一切都精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