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阳市第十四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诵读欣赏古代诗词三首教案苏教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体会诗情画意。2、背诵三首诗词。(二)过程与方法:用欣赏的眼光自探课文,用品悟法感受作者蕴含在诗里的情感。(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面对挫折时也不要忘了投身自然。教学重点:1、了解作者,体会诗情画意。2、背诵。教学难点:体会诗词的语言特点,感受诗词的魅力。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质疑自探1.情景导入早春二月,在北方,当树梢上、屋檐下都还挂着冰凌儿的时候,春在何处?连影儿也不见。但若是下过一番小雨后,第二天,你瞧吧,春来了。雨脚儿轻轻地走过大地,留下了春的印迹,那就是最初的春草芽儿冒出来了,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这是早春的草色。看着它,人们心里顿时充满欣欣然的生意。可是当你带着无限喜悦之情走近去看个仔细,地上是稀稀朗朗的极为纤细的芽,反而找不到他们了。这是谁给我们创造的意境呢?(板书课文标题)《古代诗词三首》2.质疑自探(1)出示学习目标:①解决字词的音和义,有感情的朗读诗词;②了解作者,体会诗情画意;③背诵。(2)朗读课文,用品悟的方法自探问题:①读准字音,理解诗词的意境;②了解作者简况;③在文中有疑问的地方做个标记,便于下一步的小组交流。二、分组学习,合作交流1.明确任务教师根据文章的重难点精选主问题,提供给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先自探后交流):《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①请说说“天街小于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两句的妙处。②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体会上阕词的意境。①在上阕词中,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板书:看、听、闻、想)②上阕词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你是从哪些词看出来的?秋词二首(其一)①从一只鹤的排云直上,诗人领悟到什么?三、精讲点拨,巩固训练1.展示点拨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展示自探及合作交流中的收获,教师根据学生展示中出现的问题适时点拨。2.释疑巩固(1)学生提出合作、展示后自己仍不懂的问题,先在全班进行探讨解决,解决不了的教师再进行点拨指导。(2)精讲学生没有解决的诗词重难点。(3)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诗词。四、检测反馈,拓展运用1.小结检测(1)背诵、默写诗词。(2)名句赏析。①“草色遥看近却无”②“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③“我言秋日胜春朝”2.拓展运用整理出三首诗词的主题,并收集同类古诗词。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