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高中政治优质课比赛:3.7.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案(人教版必修4)观察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领会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内容分析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第一个总特征,是我们认识和观察事物的基本方法。本框通过观察由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联系和作用交织起来的物质世界的壮丽画面,让学生领悟联系的观点,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本框内容主要分了三目。第一目,联系的普遍性,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着。第二目,联系的客观性,重点是让学生明确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第三目,联系的多样性,重点是让学生明确要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联系的普遍性的三点表现,据此得出联系的含义,识记联系的含义、普遍性,识记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内容及方法论。(2)理解联系的多样性,学会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3)结合生活实例,运用相关原理,分析生存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2、能力目标:(1)通过学生课前分小组自主学习,提高其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2)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对教材内容有初步的把握,让学生通过列举大量的事例来说明基本观点,从而提高学生观察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能力。(3)通过对疑难问题的探究,提高学生深入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使学生初步具有从错综复杂的联系中认识和发现事物本质的、固有的、内在的联系的能力,初步学会用全面的、联系的观点看待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树立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孤立的观点。(2)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确信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是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事物、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教学重点联系的三大特点及其方法论教学难点学生对这一框内容容易存在两大误区:一是因为联系具有普遍性,所以认为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这是忽略了联系的条件性;二是人为事物的联系有了人的参与,导致误认为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在本框,把这两大误区列为教学难点。教学流程1走进生活成果展示问题探究教学活动一、导入新课来到广饶,不禁为现在的富足而喝彩,更不禁为一位伟大的军事家孙子而折服。孙子兵法在古今多次战役中被充分应用,赤壁之战就是典型的一例,请大家欣赏一段诗朗诵。(多媒体展示背景及朗诵)周瑜:天空翻卷着熊熊火焰,战马的咆哮嘶裂长空……曹操来了,带着他的野心!小乔:多少年,你笑对如林的刀枪、如雨的箭,你成竹在胸、运筹帷幄!周瑜:是的,我早有打算。老将军黄盖已诈降曹军,为我里应外合。小乔:有此中正之士乃百姓之福!更何况,当今孙刘联盟,两军众志成城,将军何愁曹军不破?周瑜:只是,那诸葛孔明,草船借箭尽露才华神算,舞剑借东风大显妙思智慧,此人不除早晚是我东吴大患……小乔:将军此言差矣!难道一个诸葛孔明能窒息您盖世的英勇豪情?教师通过点评导入新课。二、讲授新课第一环节【成果展示】学生课下分小组进行自主学习,将学习成果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学习成果既包括对理论的学习和理解,也包括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第一小组:学生成果展示第二小组:学生成果展示第三小组:学生成果展示每组学生展示之后,教师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继续举例说明理论的正确性,学生举例时教师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引导,引导学生从学习、生活和国家建设方面举例,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事例感悟和运用哲学理论。(具体事例课堂生成)第二环节【问题探究】学生自主学习时会遇到一些解决不了的问题,在成果展示时一并提出来,为了对疑难问题做进一步的分析,进入课堂的关键环节:问题探究。问题探究在课堂上生成,教师不能提前精确准备,需要备课的时候充分搜集材料,深刻理解所讲知识,并且课下的时候和学生多交流,了解他们大致的问题所在,从而在课堂上学生探讨时给予恰当引导。【课堂小结】2第三环节【走进生活】学习世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