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教学目的:1)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理解);2)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理解);3)水和无机盐平衡的意义(理解)。4)培养学生识别、理解图表信息的能力;5)培养学生运用本节知识解释和说明日常生活中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教学过程:上节内容,主要学习了内环境与稳态,我们知道,体内的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即是说,细胞要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必须要经过内环境。一旦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代谢将会发生紊乱。比如:内环境中的无机盐、水分不保持一定平衡状态,对人体就有很大的影响。通过表1-1能得出哪些结论?水的平衡摄入量/mL排出量/mL来自饮水1300来自食物900来自物质代谢300由肾排出1500由皮肤排出500由肺排出400由大肠排出100共计2500共计25001.人体内水的来源是饮水、食物中所含的水和代谢中产生的水。其中,饮水和食物中所含的水是人体所需水的主要来源。2.人体内水的排出有四条途径。其中,皮肤的排出量是指在没有明显出汗的情况下,由皮肤表层蒸发的水汽。肺的排出量是指随呼气而出的水汽。大肠的排出量是指饮食中的水以及消化液在消化道被吸收后所余下的水。肾脏排尿是人体排出水的最主要途径。机体能够通过调节排尿量,使水的排出量与摄入量相适应,以保持机体的水平衡。无机盐的平衡人每天都要通过饮食摄取一定量的无机盐,同时也要排出一定量的无机盐。一般情况下,人体摄入和排出的无机盐是保持平衡的。人体内的无机盐有多种,而且大多以离子状态存在,如Na+、K+、Ca2+、Cl-、HCO-3等。下面以Na+和K+为例来说明。钠Na+的主要来源是食盐。正常成年人每天要通过饮食摄入6~10g食盐,而且几乎全部由小肠吸收。Na+的主要排出途径是经肾脏随尿排出,排出量几乎等于摄入量。另外,还有极少数的Na+随汗液和粪便排出。排除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钾人每天从食物中摄取2~4gK+,其中绝大部分被消化道吸收,未被吸收的部分则随粪便排出。K+的主要排出途径是经肾脏随尿排出,其排出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所以长期不能进食的病人,只靠注射葡萄糖和生理盐水以维持代谢,也应注意适当补充钾盐。在人体内,血液与组织液中的K+,组织液与细胞内液中的K+,都在不断进行交换,这种交换保持着动态平衡,因此,血液、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中的K+的含量能够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在临床上常把血钾(指血清中的K+)含量作为诊断某些疾病的指标。(旁栏思考题)肾脏排尿主要是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吗?还有钠盐、代谢废物等都是主要由肾脏排出。(旁栏思考题)大量出汗后为什幺要喝盐水?因为大量出汗后会丢失水和无机盐。(旁栏思考题)有人说:“一个人一天内不吃饭、不喝水,但只要没有大、小便,就可以维持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这种说法对吗?为什幺?即使不排便,体内水和无机盐可以从皮肤蒸发、呼吸等排出。Na、K离子在细胞膜内外的分布,能调节细胞内外的渗透压。细胞外的阳离子中Na+占绝大多数。因此Na+是决定细胞外渗透压的主要因素。在细胞内液中K+浓度比外液高,是决定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因素。在细胞内外Na、K离子的这种分布是由于细胞膜上Na-K泵主动转移的结果。一般来说细胞内的K+比外液高30倍,细胞外的Na+比内液高出15倍。这种不均的分布,能使神经肌肉组织具有兴奋性,是在神经传导兴奋中产生生物电的基础。钠-钾泵是与钠钾离子转移有关的载体。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一定条件下,可以被膜外的K+或膜内的Na+所激活。逆浓度梯度将细胞内的Na+泵出细胞外。同时将细胞外的K+泵入细胞内。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由于人体散失的水主要是通过肾脏形成尿液排除。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场所。肾的形态和结构肾脏为成对的扁豆状器官。肾结构:肾脏纵剖可以看到周围颜色较深的部分是皮质。里面颜色较浅的是髓质。髓质里漏斗状的部分是肾盂。肾的基本组成和功能单位,称为肾单位。每个肾脏大约是由100万个肾单位构成。每个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组成。肾小体分布在皮质内,由肾小球和紧包在外的肾小囊组成。肾小球是一个毛细血管球,它由入球小动脉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