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第一定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主要推理过程和推论,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3、理解惯性的概念,会正确解释惯性现象。过程与方法1、体验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理解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2、通过实验加深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3、观察生活中的惯性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对力和运动关系的不同认识,通过对笛卡儿的推论和牛顿第一定律的比较分析,了解人类认识事物本质的曲折性。感悟科学是人类进步的不竭动力。教学重点: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正确理解;科学思想的建立过程。教学难点:实验探究、交流与合作、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识师: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生: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②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学生早有准备,齐声回答)师:你能举出一些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例子吗?生:①力能使静止的木箱运动②力能使钉子钉进木板③力能使足球飞出去④力能使火车的速度大小改变,方向改变……(学生七嘴八舌抢着回答)师:可见力可以使物体由静到动,由动到静,速度越来越快或越来越慢,运动方向改变。(二)新课教学师:运动的物体为什么会停下来?生:受到摩擦阻力师:如果物体不受力的作用,又将会怎样?生甲:不受力,物体应该可以继续运动下去。生乙:不受力,物体就不会动或停止运动;必须有力,物体才能动。生丙:不受力,物体可能会永远运动下去。师:让我们来看看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观点。(多媒体演示)亚里士多德:要维持物体物体作匀速运动,就必须给物体施加一恒定的力。(与学生乙的看法一致)伽利略: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其他物体的作用,其运动会是匀速的,而且将永远运动下去。(与学生甲和丙的看法一致)师: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到底谁的观点正确呢?让我们先用实验来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造成悬念,学生开始急切想知道答案)1、实验探究师:既然实验研究的是“阻力对物体小车运动的影响”,那在开始时小车的运动状态就要保持相同,然后改变阻力的大小,观察小车运动的远近。我们采取的这种方法是哪一种物理研究方法?生:控制变量法师:怎样才能控制小车开始时的运动状态相同?然后又怎样改变小车受到的阻力?(先让学生自由讨论,再指导学生参考课本图11.5-3)共同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让一辆小车分别几次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后,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比较它在几种不同平面上的运动距离。师:观察收集到的证据,你能发现三次实验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生甲:相同的是:①用的都是同一小车②小车都是从同一高度滑下师:为什么要这样做?生甲:保证小车在不同平面上开始运动时的速度相同。师:不同的是?生乙:水平表面的粗糙程度不同和小车通过的距离不同师:为什么小车最后都会停下来?生乙:因为受到摩擦力师:摩擦力的大小跟小车运动的距离有何关系?引导学生回答后,总结: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就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就越远。2、设想和推理师:若平面足够光滑(完全没有摩擦力),它又将怎样?生:会永远运动下去师:会不会运动得越来越快?会不会越来越慢?会不会自动拐弯?生:都不会师:这种既不加速又不减速,也不拐弯得运动称作什么运动?生:匀速直线运动师:如果对于一个原来静止的小车,水平方向不受推力和拉力,它将会怎样?生:永远保持静止师:也就是说,如果不受外力作用,原来运动的物体会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原来静止的物体会依然保持静止。3、牛顿第一定律师:实验探究前所提到的两个科学家的观点,你现在认为谁的正确?生:伽利略(终于释疑)师:300多年前,伽利略就是这样通过实验推理得出他的观点。后来,牛顿经过研究和整理,总结出更加全面和完整的牛顿第一定律:(板书)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说明:牛顿第一定律不是从实验直接得出的,而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推理、归纳得出。这恰是科学家丰富的想象力与科学分析相结合的伟大之处。(进一步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4、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