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实用类文本阅读-侧重信息筛选与概括的阅读专题一掌握关键的高考真题研究能力——精做真题,研判方向[考点要求]传统文化经典如《论语》的理解和评价1.(2013·浙江)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论语·学而》)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论语·宪问》)箪食瓢饮,不改其乐;子路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皆所谓不耻者。(宋·真德秀《西山读书记》)(1)补出上面材料的空缺部分。答案颜子恶衣恶食解析本题考查相关文学常识的识记。平时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试题评点浙江卷传统文化经典阅读第1题往往考查的是对经典思想内容的理解与概括,但每年都富于变化。2013年考查的是孔子的贫富观,用填空题,而且用补写兼续写、推断的形式,设题新颖巧妙。第一个空很容易,第二个空稍有难度,须对颜回之饮食、子路之穿戴两方面加以概括,且要概括成四个字。可以援引《论语》“君子之风”中的关键词语也可以用类似的四字词语概括。(2)根据上面的材料,简析孔子的观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贫穷而不抱怨是困难的,富有而不骄横是容易的,故处贫难,处富易,这是孔子对人之常情的体认。②处于贫穷时不仅要保持气节,更要安贫乐道;处于富有时不仅要不骄横,更要谦逊好礼。解析本题考查对古代文化经典的理解能力。孔子的观点体现在“贫而乐,富而好礼”“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两句话中,谈论的是在“富”与“贫”时应持怎样的人生态度。试题评点该题考查对传统文化经典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要求“简析”材料所体现出的孔子的观点。分析时要抓住“可也”“未若”“难”“易”等关键词进行逐层分析。2.(2014·浙江)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损矣。”(《论语·季氏》)子曰:“孰谓微生高①直?或乞醯②焉,乞诸其邻而与之。”(《论语·公冶长》)注①微生高:春秋时鲁国人。②醯(xī):醋。(1)第一则材料主要体现了孔子的______________观。答案择友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孔子这段话的意思是“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跟正直的人交朋友,跟诚信的人交朋友,跟博学多闻的人交朋友便有益了。跟谄媚逢迎的人交朋友,跟态度伪善的人交朋友,跟夸夸其谈的人交朋友,便有害了”。显然,这段话体现了孔子的择友观。(2)孔子为什么说微生高不直?对孔子这种评价,你怎么看?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第一问:醋是小物,有就说有,无就说无,微生高应据实相告。而他却向邻居求讨以应求者,用意委曲,并非正直之人,因此孔子认为微生高不直。第二问:孔子的评价是正确的,为人处世要实事求是,要正直。其目的在教诲弟子养成君子品格,于细微事不可不谨。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孔子这段话的意思是“谁说微生高这个人直率?有人向他讨点醋,他到他邻居家里讨了点给人家”。回答第一问,要明确微生高行为隐含的本质是他不直说没有醋。回答第二问,态度要鲜明,或肯定,或否定,不可模棱两可。试题评点这两题考查的均是对传统文化经典的理解、分析与评价能力。结合2015年《考试说明》调整情况,有点“谢幕之作”的意味。两题一易一难。第(1)题考查的是教材中要求背诵的内容,易;第(2)题考查的是对课外语料的理解,难。先是文字理解难,次是一题两问,再次是不仅要求分析,而且要求“评价”。关键是要抓住孔子对微生高的态度进而扣住“直”字分析其理由。3.(2015·浙江)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知言者,尽心知性,于凡天下之言,无不有以究极其理,而识其是非得失之所以然也。浩然,盛大流行之貌。气,即所谓体之充者。本自浩然,失养故馁,惟孟子为善养之以复其初也。盖惟知言,则有以明夫道义,而于天下之事无所疑;养气,则有以配夫道义,而于天下之事无所惧,此其所以当大任而不动心也。(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