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征税和纳税第一课时税收及其种类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税收、税收的基本特点、增值税、个人所得税。2、理解税收基本特征之间的关系。(二)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辨别比较能力,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框学习,增强学生国家观念,教育学生懂得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是爱国的具体表现,偷税等行为是违法的,可耻的。二、教学重点:税收的基本特征及其关系三、教学难点:增值税个人所得税四、教学策略:教师讲解为主,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税收是组织国家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与每一个人的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本课要向大家介绍有关国家税收方面的知识,让大家更深刻的理解财政,认识个人在社会分配中的地位。通过第八课的学习,我们都已知道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这对我们学习今天的内容不无帮助。(二)进行新课:一、税收及其种类(板书)1、税收的基本特征(板书)【探究一】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80页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1)你能从字义上说出什么是“税”吗?(2)请你概括东西方税收的共同点。生1:从税字的构成上可以看出,古代的税就是送给国家的农产品。生2:无论东方还是西方,税收的共同点就在于,都是交给国家的财富。师:由上面两位同学的回答中,我们不难理解税收的含义了。(1)税收的含义(板书)生:从本质上看,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师:税收的共同点之一就是都交给国家的财富。因此,有国就有税。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最理想、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源泉。有税必有法,税法是税收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2)税收的基本特征(板书)【探究二】请大家想一想,交给国家的税收财富有没有直接的补偿?国家凭什么让人们不得不交这部分财富?国家收取的这些财富有什么作用?生:税收是没有直接补偿的,但是为了实现国家的各项职能,国家必须收取一部分社会财富,形成国家财政收入。为此,国家依靠政权的力量,强制收取这部分收入。师:从这位同学的回答中,我们不难归纳出税收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呢?生:强制性和无偿性。师:对,上面我们已经提到过,有税必有法,国家在征税之前就以法律的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对象和税率,不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不能随意改变。这又体现了税收的什么特征?生:固定性。师:税收的这三个基本特征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生: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国家必须凭借政治权力,依照法律强制性地用心爱心专心无偿征税。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固定性。师:对,正因为这三个基本特征是不可分割的,因此在把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时,我们应把这三个基本特征完整地看成是它的主要标志。2、我国税收的种类(板书)【课堂活动】请同学们想一想,你知道我国有哪些具体税收项目?师:刚才同学们列举了一些具体的税收项目,但如果这样零星的记忆,效果肯定不佳。根据征税对象划分,目前我国税收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和行为税五大类,共二十多种。接下来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82页“名词点击”,了解一下五大类税收的特点,看看它们都是针对什么对象征收的。师:在这些税收种类中,影响最大的是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下面我们重点学习一下这两种税收。(1)增值税(板书)师:增值税属于流转税,是以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税收。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其基本税率是17%。计税方法:增值税=商品销售额×税率-上一环节已缴税金师:接一来,请同学们想一想,这样缴税有什么好处呢?生: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防止前一环节企业偷漏税,有利于促进生产的专业化和体现公平竞争,有利于财政收入稳定增长。(2)个人所得税(板书)【探究三】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83页案例,思考:你认为这名旅游者是否应该缴纳个人所得税?为什么?生:我认为应该缴纳个人所得税。因为他属于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