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运动的快慢设计要素设计内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过程与方法1、通过速度的探究体会速度的大小2、体会速度在实际中的应用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能够比较速度的快慢,对速度有一定的认识,能够利用公式解决一些与速度有关的实际问题。可是对速度的分类如: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缺少相应的认识。教学分析教学重点速度的计算教学难点难点速度单位的计算解决办法讲解法,讨论法教学资源多媒体板书设计12.2运动的快慢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速度单位:米/秒(m/s,m·s-1)千米/时(km/h)s=vt计算:v=t=s/v概念平均速度计算教学过程设计(第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媒体预期效果一、情境引入二、新课教学1、速度的定义情境导入在实际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快慢是人们关心的问题。如:在田径运动会短跑比赛中,人们最关心的是谁得冠军;人们外出旅行时,总是希望选择便捷的交通工具尽快到达目的地;军事上总是希望导弹、作战飞机能够飞得快些……。通常情况下,我们是如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新课教学提出问题:物体运动有快有慢,哪些方法可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放录像:龟兔赛跑,让学生思考、交流。得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速度的定义:提出问题:(1)运动会的百米赛跑时,在比赛过程中判断哪位运动员跑的快些,我们用的是什么方法?在终点时我们又用的是什么方法?(2)小华步行,而爸爸骑自行车,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怎么判断他们运动的快慢?总结: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计算学生思考体会观察多媒体录像(教师用书中的光盘:龟兔赛跑)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小组讨论交流得出:1、比较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2、比较相同时间所经过的路程。学生分析后回答。在比赛过程中我们看谁跑在前;在终点我们看谁用的时间短。小华和爸爸我们看谁用的时间短。回忆自己熟悉的情景,进入学习情境通过录像激发学生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起来。总结判断速度大小的两种基本方法。进一步熟悉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教学过程设计(第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媒体预期效果2、匀速直线运动三、课堂小结出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时间短运动快,时间长运动慢;也可以计算出相同时间运动的路程,路程长的运动快,路程短的运动慢。物体的运动快慢用速度表示。类比电功率的定义引入速度的定义定义: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速度的计算公式:v=s/t单位:米/秒(m/s)千米/每小时(km/h)例题:(1)1m/s=km/h(2)5m/s=km/h(3)72km/h=m/s(4)一位百米运动员跑完全程用了11s,而一辆摩托车的速度表指示为40km/h,请比较哪个快?(5)课本第32页例题(6)观察多媒体录像体会速度的意义。引导学生观察速度表、(课本第32页例题12.2-1)路标的物理意义。例如、如图所示是济南高速公路上的一个交通指示牌。试说明指示牌的含学生理解速度的定义。学生练习认识速度在生活中的应用。速度表上各个数值的物理意义和路标上各值的物理意义学生阅读第32页想想议议思考如何利用频闪摄影来研究物体的运动,图甲和图乙中物体的运动有什么区别。引入速度的定义,并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熟悉单位换算及速度计算将知识用于生活。了解一些交通标志的意义利用科学的方法可以解决一些现实问题教学过程设计(第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媒体预期效果义,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指示牌到青岛最快要几小时?“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如何准确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呢?2、匀速直线运动(1)、你认为匀速直线运动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特点?(2)、什么是平均速度?阅读科学世界,体会时间放大镜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1、速度的定义2、频闪摄影的特点3、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思考、讨论得出特点:物体沿直线运动且快慢不变。学生阅读,交流时间放大镜的作用你学到了什么说明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