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水与水循环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了解水圈和水资源的概念。2.了解陆地各种水体的来源、特点及其相互关系。3.了解水资源的概念、类型和意义以及水平衡原理。(二)能力训练点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三)德育渗透点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1.重点(1)理解地球上淡水资源的有限性。(2)比较潜水和承压地下水的埋藏条件。(3)分析河水与其它陆地水体的关系。(4)认识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5)理解水平衡原理及其重要性。2.难点(1)比较潜水和承压地下水的埋藏条件。(2)理解水平衡原理及其重要性。(3)通过分析河水与其它陆地水体的关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3.解决方法通过读图分析讨论以及观看多媒体软件等方法完成重点及难点的学习。三、课时安排3课时。四、教具准备投影片:地球水体的存在形式及储量图,河流径流与降雨量关系图,冰川补给的河流流量与气温关系图,河流与潜水相互补给示意图。多媒体软件:潜水和承压水,水循环。五、学生活动设计通过读图(投影片)讨论、认识地球上淡水资源的有限性,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观看多媒体软件演示充分讨论后认识潜水和承压地下水特点以及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六、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使学生了解水圈和水资源的概念,加深对地球上淡水资源有限性的理解。2.使学生了解陆地各种水体的来源、特点、利用及其相互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了解水循环的概念、类型、过程及意义,了解水平衡原理,进一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用心爱心专心(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1.关于水圈和水资源的概念[导入新课]我们在前面学习了海洋环境,浩瀚的海洋被誉为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而地球上的水体不仅存在于海洋,在陆地上也存在着各种水体,这些陆地水也是构成陆地环境的重要元素之一。地球上的各种水体组成了地球外部圈层中的水圈。[展示投影片]地球水体的存在形式及储量图。[提问](1)各种水体所构成的水圈是否像大气圈一样是一个边续的圈层?(2)地球上的水体从空间分布上可分为哪几类?哪类数量最多?哪类数量最少?哪类目前与人的关系最密切?学生讨论并归纳。[提问]地球上的水体从性质上看可分为哪两类?我们通常听说的水资源指的是哪些水体?学生回答。[强调]虽然地球上的水总量丰富,但目前可以直接利用的却很少,只占全球总水量的0.3%。2.关于陆地各种水体的来源、特点及利用[读书第75页第二段,提问]陆地水包括哪些类型?[读书第75页第三段,提问]陆地各种水体是怎样形成的?全班学生集体讨论,由学生在黑板上画出框图(见板书设计)。[读书第75页第四段,讨论]各种水体的利用情况、补充在框图上,学生集体讨论并在黑板上完成框图。[播放多媒体软件]潜水和承压水。学生观察多媒体演示,然后分组讨论并填表:[教师指导]在学生讨论、归纳、填表时教师应强调:(1)岩层根据其性质分隔水层和含水层。(2)潜水和承压水的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A.是否承受压力。解释自流井、承压井、潜水井的形成。B.埋藏深度。C.与污染的关系。4.关于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提问]陆地上各种水体是不是孤立的、互不影响的?[教师强调]陆地上各种水体也不断地运动更新和相互转化。[过渡]以河流补给为例,分析河水与其他水体的关系。[投影片]河流径流与降雨量的关系图。学生读图讨论分析,河流流量与降水量的关系。学生归纳:河流流量变化与降雨量变化相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用心爱心专心[教师提示](1)河流的年际变化也与降雨量的年际变化相一致,即连降暴雨往往导致洪水。(2)我国及世界的大多数河流主要靠降水补给。[投影片]冰川补给的河流流量与气温的关系。学生读图分析讨论,最后归纳:冰川补给的河流:气温升高→冰川融水增多→河流流量增大。[提问]在我国此类河流多分布哪些地区?——西北地区。[投影片]河水与潜水相互补给示意图。学生讨论分析河水与潜水的关系。学生归纳:丰水期,河水补给潜水;枯水期,潜水补给河水。[教师提示]湖泊水与河流水之间的关系同河水与潜水的关系相似,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