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元素周期律年级高一科目化学主备教师日期课题第二节元素周期律课时参与人员1、确定本周课程教学内容内容和进度: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元素周期律的巩固与练习第二课时:元素周期律的应用(1)第三课时:元素周期律的应用(2)2、教学目标:1.熟悉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规律。熟悉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内容和实质。2.掌握元素周期律在化学学习中应用。教学重点:熟悉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内容和实质。教学难点: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内容和实质及元素周期律的应用。3、资料准备:必修2教材、《创新设计》、实验器材、药品4、授课方式(含疑难点的突破):第一、二课时巩固复习元素周期律的内容→再结合周期表总结出元素性质、原子结构与周期表中元素位置的关系→应用:(1)判断原子、离子半径(2)判断原子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单质的氧化性,还原性;(3)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断元素的半径、性质(4)会设计实验进行验证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第三课时通过部分高考模拟题或高考题进行练习巩固元素周期律的应用,提高学生知识运用的技能。附:新课教学设计第2课时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目标导航]1.知道元素周期表的简单分区。2.进一步认识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3.了解元素的原子结构、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元素性质的关系。4.体会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在科学研究和工农业生产中的指导意义。INCLUDEPICTURE"知识聚焦.tif"\*MERGEFORMAT一、元素周期表的分区及元素化合价规律1.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区及性质递变规律请填写出图中序号所示内容。①增强②减弱③增强④增强⑤Al⑥Si⑦金属⑧非金属点拨1.周期表的左下方是金属性最强的元素(钫),右上方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氟)。碱性最强的是FrOH,酸性最强的含氧酸是HClO4。2.由于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之间没有严格的界线,因此,位于分界线附近的元素,既能表现出一定的金属性,又能表现出一定的非金属性。2.元素的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之间关系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原子所能失去或偏移的最外层电子数,而非金属的负化合价则等于使原子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所需得到的电子数。所以,非金属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和它的负化合价的绝对值之和等于8。(1)最高正化合价=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O、F除外)(2)最高正化合价+最低负化合价绝对值=8。【议一议】1.判断正误:(1)根据元素周期律可知金属性最强的是钫,非金属性最强的是氦。()(2)金属不可能具有非金属性,非金属不可能具有金属性。()(3)锗元素属于金属元素,但也具有一定的非金属性。()答案(1)×(2)×(3)√二、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1.根据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判断元素性质的强弱(或大小)。2.应用于元素“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推断。3.预测新元素为新元素的发现及预测它们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提供线索。4.寻找新物质(1)在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附近寻找半导体材料。(2)研究氟、氯、硫、磷附近元素,制造新农药。(3)在过渡元素中寻找催化剂和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议一议】2.将下面左右两侧对应内容连线:答案INCLUDEPICTURE"难点突破.tif"\*MERGEFORMAT元素位置、原子结构、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例】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关于元素X、Y、Z的叙述正确的是()①X的气态氢化物与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发生反应生成盐②Y、Z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的酸性: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