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八论述本类文阅读探考情悟真题【考情探究】考点内容要求考题示例预测热度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重要概念”是指准确把握文意时必须理解的概念,其含义是文本中特定的含义B级2016课标全国Ⅰ,1(A)★★☆☆☆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重要句子”指的是内涵较为丰富或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句子,其含意也是文本中特定的含意B级★★☆☆☆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侧重于把握文章的具体内容,主要指对“文中的信息”进行拣选提炼和分类概括C级2019课标全国Ⅰ、Ⅱ、Ⅲ,1;2018课标全国Ⅰ,1★★★★★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侧重于理清行文的思路,理解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分析段落层次之间的联系C级2018课标全国Ⅰ,3★★★★★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侧重分析中心论点、分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C级2019课标全国Ⅰ、Ⅱ、Ⅲ,2;2017课标全国Ⅰ,2★★★★★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侧重于对文中作者的重要观点进行分析概括C级2019课标全国Ⅰ、Ⅱ、Ⅲ,3;2017课标全国Ⅲ,3★★★★★分析解读①考查内容:注重文化积淀,关注传统文化。选文常为严谨的学术论文,题材涉及经济、文化、美学、史学、文艺学等。文本大都具有思想性、教育性、知识性和人文性。②考查形式:题型、分值稳定,一般设3道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9分。【真题探秘】(2019课标全国Ⅰ,1—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9分)对文学艺术创作者来说,或早或晚,都会遭遇到这个问题——为谁创作、为谁立言?习近平同志强调:“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目前,文艺界普遍认识到,只有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深刻回应时代重大命题,才会获得艺术创作的蓬勃生机。然而,在创作实践中,还有许多作家、艺术家困惑于现实如此宏大丰富,以至于完全超出个人的认识和表现能力。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现实太精彩了,它甚至远远走到了小说家想象力的前面。是的,我们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随时发生着习焉不察而影响深远的变化。这就为作家、艺术家观察现实、理解生活带来巨大困难。对于他们而言,活灵活现地描绘出生活的表象,大约是不难的,难就难在理解生活复杂的结构,理解隐藏在表象之下那些更深层的东西。那么,这“更深层的东西”是什么呢?去过天安门广场的朋友一定会对矗立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印象深刻,许多人都背得出上面的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今天,再次诵读这段话,我们就会意识到,这改天换地的宏伟现实是人民创造的,人民当之无愧是时代的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认识到人民的主体地位,才能感受到奔涌的时代浪潮下面深藏的不竭力量,才有可能从整体上把握一个时代,认识沸腾的现实。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是为了从理性和情感上把自己放到人民中间,是为了解决我是谁、我属于谁的问题。新文化运动以来,无论是经历革命与战争考验的现代作家,还是上世纪80年代那批经历了知青岁月的当代作家,他们内心其实都有一方情感根据地,都和某一片土上的人民建立了非常深切的情感关系。这些作家是属于某个情感共同体的,这个共同体时刻提醒着他,他的生命和创作与这世界上更广大的人群休戚相关。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或许并不是我们的读者,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将他以及他所代表的广大人民作为我们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国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缺不缺、够不够的问题,而是好不好、精不精的问题。诚然,娱乐和消费也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一部分,但是,有责任感的艺术家会深深感到,我们就生活在那些为美好生活、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人们中间,理应对我们的共同奋斗负有共同责任。我们有责任通过形象的塑造,凝聚精神上的认同。这种认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