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卫生院健康素养日宣传总结VIP免费

卫生院健康素养日宣传总结_第1页
1/4
卫生院健康素养日宣传总结_第2页
2/4
卫生院健康素养日宣传总结_第3页
3/4
卫生院健康素养日宣传总结卫生院健康教育宣传之七糖尿病防治知识1.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古老的疾病,我国最早的古典医书《皇帝内经》就有关于“消渴病”的记载,也就是消瘦加上烦渴。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是一种病因十分复杂的终生性疾病,是慢性的全身性代谢性疾病,其基本生理特征是血糖水平增高,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相对或绝对不足,或者β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而引起的。血糖增高时可以出现三多一少,也就是指吃的多、喝的多,排尿多、以及体重减轻的典型症状,但多数患者早期症状并不明显,仅在体检或出现并发症时才被发现血糖升高,从而贻误了治疗时机。长期血糖增高会导致多器官组织损害,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如心脑血管、肾、视网膜及神经系统的病变等,严重时可发生急性酮酸中毒、高渗性昏迷、乳酸性酸中毒,甚至威胁到生命。2.糖尿病的临床表现糖尿病的典型临床症状包括口渴、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体重下降),常常称之为“三多一少”。出现典型症状,常常容易提示患者去医院就医,通过临床检查发现糖尿病。1型糖尿病患者发病时其“三多一少”的典型表现常常非常典型,而2型糖尿病初期几乎没有任何自觉症状,或者存在一些非典型症状。例如,感到疲乏、劳累;视力下降、视物不清;皮肤瘙痒;手、足经常感到麻木或者刺痛;伤口愈合非常缓慢;经常或者反复发生感染;男性发生阳痿,女性发生阴道异常干燥;极易饥饿;恶心、呕吐等。由于这些症状也可在其他疾病中出现,因此往往延误对糖尿病患者的正确诊断。3.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糖尿病发病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不过下列因素可能会增加糖尿病发病的危险。(1)有亲属,尤其是一级亲属,患糖尿病者;(2)饮食过多而不节制,营养过剩;(3)肥胖或超重,特别是体重指数[bmi=体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第1页共4页大于25者,另外腹部肥胖者也是重要的危险因素;(4)高血压、高血脂及早发冠心病者;(5)以往有妊娠血糖增高或巨大儿生育史,有多次流产者;(6)年龄40岁以上者。国内外资料都表明40岁以上中老年糖尿病患病率较年青人显著增高;(7)饮酒过多者.4.怎样早期发现糖尿病。由于糖尿病的早期不一定出现多饮、多食、多尿和消瘦的“三多一少”典型症状,而典型症状的出现,就有可能意味着病程长,病情较重了。尤其是2型糖尿病更是如此。因此早期发现糖尿病尤为重要。中老年、肥胖者、高血压患者,高血脂等都是糖尿病的易患因素。有以上情况的人群应定期到医院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糖尿病。另外,当出现以下症状应考虑是否与糖尿病有关。1.常发生疖肿或毛囊炎等皮肤感染;2.有异常分娩史,如有原因不明的多次流产史、死胎、死产、早产、畸形儿或巨大儿等。3.女性下身瘙痒,按阴道炎治疗效果不佳;4.男性性功能障碍,排除了泌尿生殖道局部病变;6.年轻患者发生动脉硬化,冠心病,眼底病变等。5.糖尿病主要并发症有哪些。糖尿病患者如果贻误治疗或者治疗不当,容易继发急性或慢性并发症。急性并发症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渗昏迷、糖尿病乳酸酸中毒等,这些并发症常常会导致急性死亡。不过,随着对糖尿病治疗水平的提高,这些急性并发症得到了很好的预防和治疗,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越来越低。而慢性并发症成为威胁糖尿病患者的主要病变,如大血管病变如心脏病变、脑血管病变、糖尿病足等;微血管病变包括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这些并发症已成为是糖尿病患者致残或致死的主要原因。6.糖尿病的预防有学者把糖尿病的预防归纳为四个一点,即多懂一点、少吃一点、勤动一点和放松一点。多懂一点,就是对糖尿病的知识多懂一点,对其危害多懂一点,对其防治措施多懂一点。少吃一点,就是让摄取的总热量少一点,不只主食要少吃,而且第2页共4页副食,特别是高热量的副食也要少吃。勤动一点,要经常保持一定的运动量。这样控制了饮食,再加上增强了锻炼,体重就不至于过胖。放松一点,是指心理调节方面的问题。一个好的心态对糖尿病的预防也是有其积极作用的。因为吃得多、锻炼少容易引起血糖升高,各种心理不平衡会进一步加强胰岛素抵抗,促使糖尿病的发生。7.糖尿病的治疗原则我国学者提出了糖...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卫生院健康素养日宣传总结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