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各项惠民政策资金落实情况汇报自20XX年中央财政出台对种粮农民实施直接补贴的政策以来,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措施.对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激发农户种粮、良种牲畜、繁殖,增加农民收入等起到了积极作用。几年来,我镇认真执行上级有关政策,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较好地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任务。具体说来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领导重视,宣传到位。落实惠农政策是落实国计民生的惠民工程,是我镇党委、人大、政府为进一步贯彻“解放思想求发展,转变作风树形象,关爱民生凝合力”的指导思想,进而提到政府的议事日程。古语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老百姓就象大海中的一滴水,老百姓的事无大小事之分。党委、政府时刻关心、挂念老百姓的生活疾苦、弱势群体最低生活保障的落实到位以及长年病魔缠身的特困低保、五保户的生活帮扶等问题。一是实行“一把手”工程。即形成由“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集中抓,精干人员具体抓的良好工作局面,严格工作责任约束机制,并将责任落实到人到岗。我镇成立了镇、村两级领导班子,即镇、村惠民政策落实领导小组。镇成立由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任副组长,分管社区民政、农业的副镇长、副书记抓具体,财政、民政、农业等站办人员为成员。长年坚持不懈地履行各自的职责和义务,把国家各项惠民政策活灵活现地用在受益百姓手中,让百姓真正能沐浴党和国家的惠民“阳光”。二是宣传发动到位。城关镇是我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交通位置尤为重要,管辖12个社区和7个经联体,3个自然行政村。为把惠民政策精神贯彻到每个老百姓心中,我镇充分发挥区域优势、人力优势,配合县委、县政府、县财政局、县电视台等各个职能部门,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进行舆论宣传报道,通过组织墙报、横幅标语、宣传车、发放宣传手册等丰富多彩的方式,做到走村入户、不留死角,最大限度地让农民了解吃透政策,同时走上街去散发宣传资料,为老百姓现身说策,充分发挥城关流动人口的“流动效应”,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第1页共3页二、制度完善,操作规范。一是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对补贴基础数据采集、录入、核对实行强行公示制、督查制和责任制,要求做到“四公开”,实现“四到户”。“四公开”即补贴政策公开、补贴面积(数量)公开、补贴价格公开、补贴农户公开;“四到户”即政策宣传到户、清册编制到户、张榜公布到户、补贴兑现到户。我镇根据县局和上级的精神和要求,制定了一系列较为严谨科学,缜密的惠民政策资金管理制度。对农业生产类、生态保护类补贴采取农民逐户申报,分组张榜公布、村级汇总核实,镇政府及职能部门集中审核等四个阶段层层递进把关的确定方式;对教育计生类补贴采取分组分户申报,村级摸底调查,镇计生办核实汇总,县计生局审批备案等四个环节环环相扣步骤确定;对社会保障类补贴采取社区居(村)民申请、社区(村)入户调查、社区居(村)民民主评议、民政职能部门审核等四个程序确定,且我镇率先对民政低保、安居工程、救灾资金开展评审制度,开创了全省的先河,得到了全社会的一致好评与公认,体现了民政资金的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对补贴发放的档案管理,做到各村民小组、村委会、镇财政所逐级建立惠农补贴面积、资金台帐,严格归档保管。二是规范了数据上报、资金发放等操作程序。涉及我镇的惠农政策资金共有9项,均由县财政局封闭资金运行,通过镇农民信息网传输,实行农户“一卡通”,镇信用社具体操作实施发放。三、纪律严明,定期督查。纪律方面,我镇专门召开社区、村全体干部大会,在会上严明了纪律,下发了专门文件,并与社区(村)签订了惠民政策资金管理纪律责任状,做到防患于未然。并硬化规定了“六个不准”:即不准擅自更改纳税,补贴价格和数额,不准截留,挤占和挪用补贴资金;不准集体代领转发补贴资金;不准用补贴资金抵扣各种收费;不准拖延补贴兑付时间。将“六不准”执行的好坏纳入社区(村)年终考核目标,并作为年度评优评先依据。督查方面,我镇根据党委、人大、政府的部署,成立了镇惠民政策资金监督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主管社区、民政、农业的副职任副组长,财政所、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