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教学大纲(适用于财务管理、会计本科专业)课程编码:221912060学时:80学分:4.5开课学期:第四学期课程类别:必修课程性质:专业课先修课程:基础会计考核方式:闭卷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财务会计》课程是本科财务管理、会计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是会计学专业知识结构中的主体部分。本课的任务是介绍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实务,培养学生从事财务会计工作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操作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达到两个方面的目的:其一是使学生能够比较全面的了解、掌握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财务会计的基本方法处理一般财务会计问题;其二为进一步学习《审计学》、《财务管理》和《成本会计》等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二、课程的基本内容第一章总论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财务会计的特征、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和财务会计的目标,熟练掌握会计的基本假设,重点掌握财务会计核算的质量要求、计量属性和财务会计报告要素。重点是会计的基本假设、会计核算的质量要求、计量属性难点会计核算的质量要求、计量属性第一节财务会计及其特点一、财务会计的特征二、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三、财务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会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会计信息的内部使用者(三)财务会计的目标(四)社会环境对会计的影响第二节财务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一、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原则二、会计要素确认的原则三、修订性会计原则第三节财务报表要素一、反映财务状况的要素二、反映经营成果的要素第二章货币资金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明确货币资金包括的基本内容和有关的基本概念,如什么是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外币及外币业务等;了解货币资金在管理与核算过程中应遵循的各项有关规定;同时应熟练掌握货币资金各组成部分的核算方法,包括现金、银行存款的序时核算与总分类核算以及其他货币资金与外币业务的核算方法等。重点现金和银行存款核算的内容难点银行存款的转帐结算第一节现金一、现金的管理(一)现金的定义及特征会计上的现金有狭义和广义现金之分。狭义的现金仅指库存现金。广义的现金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以及其他可以普遍接受的流通手段。国际惯例的现金概念是广义的现金概念。我国的会计惯例是狭义的现金概念与广义的现金概念并存。现金作为货币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如下特征:(二)现金的使用范围与库存现金限额现金的使用要遵循其使用范围的规定。我国政府颁布的《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对现金的使用范围有明确的规定。为了满足企业日常零星开支所需的现金,企业的库存现金都要由银行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情况核定一个最高的限额,这个最高限额一般要满足一个企业的3天至5天的日常零星开支所需的现金。(三)现金的内部控制二、现金的序时核算现金的序时核算是指根据现金的收支业务逐日逐笔地记录现金的增减及结存情况,它的方法是设置与登记现金日记账。有外币现金的企业,应分别按人民币现金、各种外币现金设置“现金日记账”进行序时核算。三、现金的总分类核算四、现金的清查现金清查的基本方法是清点库存现金。对于现金清查中发现的账实不符,即现金溢缺情况,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进行核算。第二节银行存款一、开立和使用银行存款账户的规定二、银行存款的序时核算银行存款的序时核算的方法是设置与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三、银行存款的总分类核算应设置“银行存款”科目。这是一个资产类科目,用来核算企业存入银行的各种存款。四、银行转账结算转账结算是指企业单位之间的款项收付不是动用现金,而是由银行从付款单位的存款账户划转到收款单位的存款账户的货币清算行为。(一)国内转账结算方式(二)国际结算方式第三节其他货币资金一、其他货币资金的内容其他货币资金是指除现金、银行存款之外的货币资金。包括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以及存出投资款等。二、其他货币资金的核算第四节外币业务一、外币业务的基本内容(一)记账本位币与外币业务(二)汇率及其标价(三)外币业务的折算在我国,除另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