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难观点李稻葵:降息难解中小企业贷款难2012-06-12国际商报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下调,对于长期遭受融资之痛的中小企业而言,是否意味着贷款难的潘多拉魔咒被解除了?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原委员、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降息对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并不能带来多大的实际效果。李稻葵分析指出,此次降息最主要的目的有两个,一方面通过降息政策,短期内稳定市场预期,防止经济增速下降过快;另一方面,存款利率首次被允许上浮,扩大了利率浮动空间,开启了利率市场化的进程。降息,可以降低贷款者的还贷利息,降低了借贷者的借贷成本,所以无论对贷款企业还是贷款购房户而言,无疑都是一个利好。不过,李稻葵表示,降息本身并不能让中小企业贷款增加,更无法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他指出,诸多中小企业面临的关键问题不是贷款成本的问题,而是能不能贷到款的问题,如果企业连款都无法贷到,那降不降息与这些企业并无直接关系。“此次降息的目标性很强,就是要帮助实体经济,缓解增速下降带来的痛苦。”李稻葵表示,此次存贷款基准利率调整是要防止经济过快下降。而且降息有两大背景条件,一是国际上都在降息,热钱流入中国的压力不是很大;二是中国的通胀压力有所放缓,为降息和利率浮动空间的调整创造了良机。不过,李稻葵认为,这并不意味着中小企业贷款难题的解决,如果要解决这一问题,还得采取其他扶植政策,比如推动中小企业改革、给中小企业减税、降低中小企业贷款门槛,或者放宽企业进入一些领域的空间,只有各种政策混在一块才能取得好效果。对于降息之后将出台何种政策,李稻葵分析指出,后续货币政策调整,可能会更加集中于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因为短期来看,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对经济的影响效果要比降息更快。对于调整的时间,李稻葵表示,这得走一步看一步,根据最新的经济走势才能作出具体的判定。井水明:小微企业遭遇“下坡路”亟需政府提升“造血”功能2012-06-26证券时报近日,交通银行和复旦大学联合发布最新中国中小微企业成长指数。报告显示,在外部环境恶化和内部环境紧缩的两难局面之下,中国中小微企业的成长指数为96.91,较前一次调查有所下降。小微企业成长遇到了“下坡路”。从区域来看,华北、西南、西北经济属于相对落后的三大地区,出于区域自身经济发展的限制,区域内的中小微企业比之沿海地区的,在规模和盈利能力等多方面都有不小的差距,尤其是在经济低迷的大环境下,受到的冲击更为明显。从行业来看,信息传输、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造纸印刷业和批发零售业最为突出。信息传输、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所遇到最大困难主要在于3个方面:人才匮乏及人力成本上升、产品同质化造成的利润空间压缩以及融资困难。从企业对比来看,国内大企业凭技术、资本和人才的优势,占领着产业链的高端环节,而中小微企业规模小、创新能力不强、高端和领军人才不足等局面尚未根本改观。无法回避的事实是,自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企业由于受原材料成本上升、人力成本上升、税费负担偏重、资源环境约束进一步趋紧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加上小微企业自身经营发展的缺损性、风险性和不确定性,一直是中小微企业成长过程中的困扰和阻碍,小微企业的日子不好过,甚至于遭遇非常艰难的困境已是不争的事实。在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机制转型背景下,暴露出政府对小微企业地位认识不足而导致政府金融支持的滞后性,即政府已有的金融支持滞后于小微企业的需求。因此,为切实提升小微企业的“造血”功能,当前政府当务之急是应筹划自身的“储血”准备。其一,政府应设立专门服务小微企业的管理部门。在美国政府对小微企业的管理与服务提升到专业化的水平。专门设立小微企业管理局帮助小微企业发展,尤其是解决小微企业资金不足的问题。商业性的融资对小微企业来说较为困难,就需要政府作为小微企业融资的纽带,对其进行扶持。小微企业管理部门可以以政府信誉为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担保,由其制定宏观指导政策,通过对银行的窗口指导和监督,引导资金投向小微企业,确保了小微企业在生存与发展过程始终有政府作...